民生之道,在于“居者有其所”。以人为本,情系民生,借实践之行,体拆迁之情。13公管赴亳州、芜湖两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拆迁户的社会适应性调研团队经过实地调研,深入鲁港、中央城、金湾锦苑、南瑞小区等多个社区了解拆迁户安置后的社会适应性情况。时光荏苒,一个星期已经过去,我们的暑期实践调研活动也接近了尾声。
紧抓实践之机,深入社区内部,明确分工定目标,两地活动同开展。7月12日全天,副队长汪梦玲带领分队队员在芜湖市弋江区澛港镇澛港小区开展问卷调查活动,用问卷形式记录拆迁户安置问题。在调研过程中,阻力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的拆迁户拒绝我们的调研小分队入户调研,还有的居民担心参与调研拒会影响到自己的补助而拒绝。但是我们的团队没有放弃,在小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与社区居民交谈,拉近距离,面对文化程度低的中老年人,组员们耐心向他们逐题讲解,一边询问他们对拆迁安置后的新生活的适应状况,一边用笔帮他们勾选答案,经过全体组员不懈努力最终收回有效问卷51份。小小的问卷,所设题目虽有限,却能充分的反映拆迁户的安置问题,寄托了每位队员对拆迁户的殷切关怀。烈日炎炎,团队调研期间骄阳当空,但热烈的天气、挥洒的汗水丝毫不能阻挡组员们调研的脚步,一步一汗水,步步出佳绩,组员们的辛勤付出换回了最真实的数据、最接近拆迁户们的心声。

亳州调研同行,队长四处奔波走基层,以走访倾听拆迁户的安居梦。7月12日下午,队长王晶带领分队队员在亳州市十九里镇王范棚村和雷庄进行走访,共访问10位拆迁户。我问你答,你说我听,谈笑间,直奔主题,注重交流,在居民家的门口、田头、马路边、夜市等多处留下了队员们的足迹,强烈的阳光逐渐消退,直至夜幕降临时,共完成了对10位拆迁户的专访。队员们读懂了农民们对国家拆迁补偿政策的满意,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失去土地后收入无保障的焦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为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实现“居者有其所”,不仅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感,而且关乎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需要拆迁和谐,我们应倡导以“公正、平等”之手托起百姓的安居梦。情系拆迁户,在拆迁路上,愿“居者有其所”不再是梦。
为期一个星期的紧张而辛苦的调研活动结束了,但是调研任务并未停止。在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获得调研数据之后,繁重复杂的数据录入与分析工作接踵而来,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体组员继续协作,完成调研的最后一个目标—调研报告的撰写。以辛苦的调研活动为前提,以真实可信的调研数据为基石,全体组员们都信心十足,大家坚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定会一如既往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