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师大赴皖社会组织管理调研团队 彭慧鹏)为践行“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的实践理念,深入了解安徽社会组织的现状和发展方向,7月9日到17日期间,安师大赴皖社会组织管理调研团队对安徽芜湖、铜陵、淮南、合肥的社会组织开展了为期8天的调研实践。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基层,走遍了四地的大街小巷,总共调查40多个政府机构和60多个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后期的调研结果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灵秀赭山,长江之滨”——社会组织管理调研团队芜湖行
芜湖地处长江之滨,长三角经济圈内,是长江沿岸的大城市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社会组织不仅数目众多,而且社会组织体系也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很多协会的影响力在安徽范围内都是很大的。
7月9日,我们团队在芜湖开展了为期一天的调查。由于是就近开展调查,这为队员的调查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调研前一天,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与芜湖市的政府机构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负责人进行了联系和沟通,提前规划好交通路线等,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调研的阻力。早上8点,伴着阴雨绵绵的天气,我们正式开始调研,橘黄色的队服形成了芜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芜湖的调查共分成了两个小组,各小组根据给定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奔赴自己的目的地,访谈指定的负责人。直到傍晚,一天的奔波才宣告结束,队友们也非常给力,连续走访调研多个社会组织,超额完成任务。这也为后期的调查工作减轻了压力。

“中国铜都,依山襟江”——社会组织管理调研团队铜陵行
铜陵依山襟江含湖,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等试点城市。超前的改革意识造就了几乎健全的社会组织。铜陵虽然城市不大,但这里的社会组织却很健全,涵盖了消费、旅游、文化、服务等各个方面,完善的社会组织为同学们开展调查奠定了可行性。
7月10日中午,我们团队乘坐火车到达铜陵,刚安顿下来,便投入到社会调研之中。由于临时计划有变,因此,在铜陵的调研时间只有半天。刚到铜陵,队员对这里的社会组织并不了解,只有通过网络查询当地的社会组织。
由于准备仓促,在调研过程中处处碰壁是常有的事,要么某些组织没人,要么干脆就被人拒绝。面对挫折,没有一个人说过放弃。重振旗鼓、迎难而上,队友间相互协作,共同面对。虽然在铜陵的调研时间很紧,可是在半天时间内依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社会组织管理调研团队淮南行
经过芜湖和铜陵的调研评估,我们团队临时改变计划,将事先确定的六安改为淮南,并将团队进行分队,,一小分队继续留在铜陵继续调研。7月11日,另外两小分队分别前往淮南和合肥展开调研。淮南,三角洲腹地,安淮河之滨,是延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是合肥经济圈成员之一。深受合肥市发展的影响,因此,淮南的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是属于较早的,数量多、发展快。因此,这对我们的调研工作顺利地开展提供了现实性的条件。
淮南小分队为期三天的调研工作丝毫都没有怠慢,顶着暴晒的烈日骄阳,跑遍了淮南的各个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亲身走访和实地调研,倾情了解当地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改革情况。淮南小分队是我们调研队伍中不可估量的重要力量。不肯停歇的脚步、直流不止的汗珠是对调研的坚持,是对困难的不屈服、是对梦想的不放弃。

“皖之省会,人杰地灵”——社会组织管理调研团队合肥行
合肥是此次调研的最后一站,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自然是不缺乏民间社会组织的存在。这里的社会组织与其它城市相比,发展普遍比较早,长时间的发展使这里的社会组织种类繁多。同时组织之间错综复杂,一个协会可能会有多个分支,隶属范围不明确,这些都给队员的调查带来很大的难度。由于在芜湖和其他地方做的基本上都是社会团体的调查,为保证问卷涉及面的广泛性,此次来到合肥,队员主要调查政府机构。
7月11日下午,合肥小分队到达合肥市包河区。在宾馆稍作安顿,队员们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已投入调研前的准备工作中。在队长的带领下,我们各尽其职,各挥其能,提前上网查询合肥市的各个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了解它们的背景、规模,提前联系好相关负责人,确定好交通路线,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7月12日,恰逢周末,政府与社会组织休息不上班,我们利用这一空档时间对相关的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进行实地踩点。13日,正是进行调研工作。顶着7月的骄阳和难耐的酷暑,在陌生的城市沿着路线摸索前进,由于不熟悉交通路线,队友们几乎都是徒步前行的。每天重复的动作就是不停地奔跑、挨个地走访、被拒、碰壁、迎难而上,几天下来,队友们的脚都磨出了水泡、皮肤被烈日晒得通红。但队友们却乐在其中,从不喊苦、也不喊累,只为做到问心无愧,这一刻的坚持只为下一步走向成功。
合肥四天是社会实践以来最炎热的天气,也是对队员最严酷的考验。虽然是最后一站,可队员一点也不松懈。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不再是结果,而是享受过程。
8天的实践时间虽不足以倾其所有、领悟所有、收获所有,但它确实是一个我们所有人锻炼、成长的契机,离开课堂、离开我们的保护伞、离开成长的象牙塔。走进最真实的社会、感受社会的人间冷暖。在这条路上,不能忘的是,总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和你站在同一侧面,与你一同经历挫折、面对挑战,有困难一起走,有欢乐一起笑。实践的路上、梦想的路上,且行且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