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白春晓教授受邀在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作专题学术讲座

发布人:刘丽    编辑:刘丽 预审:韩家炳 终审:韩家炳发布时间:2024-05-06   点击量:


本网讯(历史学院)2024年4月29日晚,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世界古代文明史”系列讲座第9讲在线上举行。本次讲座以“民主政治神话的建构——对《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与林肯《葛底斯堡演说》关联性的考察”为题,由我院白春晓教授主讲,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三三担任引言人,章衍副教授担任主持人,130余人聆听了讲座。

在我国,《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和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都已为人熟知,且不少学者对两个文本分别进行过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对美国学者将它们联系起来的过程和用意尚缺乏关注。对此,白春晓教授提出了三个问题:1. 修昔底德笔下的《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是否真的影响了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2. 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美国开始给予雅典民主和伯里克利正面评价,并且要将其吸纳进主流意识形态?3. 这两篇演说词的关联性到底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白春晓教授从还原伯里克利发表《国葬演说》与林肯发表《葛底斯堡演说》的历史背景入手,比较两个文本各自语境上的特点,指出两篇演说词的差异远大于它们的相似性。据他分析,《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真正影响的是爱德华·埃弗里特的《葛底斯堡演说》,而非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

接着,他追溯了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雅典民主在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形象变迁,便于听众理解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与《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产生关联性的时代背景。

之后,他回顾了美国知识界对两者关联性研究的展开过程,强调这种类比性及关联性研究在美国并非一开始就获得充分的讨论与广泛的共识,而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关于“《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影响了林肯《葛底斯堡演说》”的说法缺乏历史真实性,属于意识形态建构。

讲座结束后,白春晓教授在线上耐心地回答了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生所提出的问题,与听众们讨论了古希腊史和古典文化接受史领域的前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