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远论坛 > 正文
第二〇九讲:在金融与政治之问:民国“短命”财长黄汉樑跌宕人生的经济机缘(厦门大学 张侃教授)

发布人:刘丽    编辑:刘丽 预审:韩家炳 终审:韩家炳发布时间:2024-05-27   点击量:

本网讯(历史学院 文/张悦 图/孔宪琪)5月26日下午,应历史学院邀请,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张侃教授在文典楼B108报告厅作了题为“在金融与政治之问:民国短命财长黄汉樑跌宕人生的经济机缘”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历史学院马陵合教授主持,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张侃教授围绕着黄汉樑的生平经历对问题“黄汉樑何以能成为孙科所倚重解决财政困难的主将?”进行剖析论述。接着,张侃教授对黄汉樑在美读博期间的经历展开论述,对其博士论文选题缘由进行分析。他强调黄汉樑的博士论文选题不仅受经济学、政治学影响,还受社会学影响。并认为其博士论文《中国的地租》从历史角度考察解释中国的经济制度及其变迁比较接近赛利格曼的学术路径,选择地租进行研究,与边际效用学派研究工资、地租、利息的视角有关,而论文运用到的统计可能受到了吉丁斯研究的影响。随后,张侃教授指出黄汉樑在博士毕业后逗留于上海,并以留美学生身份参加了寰球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并成为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活跃分子,以此建立了广泛的社会网络。张侃教授认为南洋各地华侨多来自闽南,随着他们在上海开展金融汇兑业务的增多,黄汉樑的斩头露角得到华侨资本家的关注。黄汉樑留学博士的学历及职位吸引到了商务印书馆张元济的目光,且在婚姻的加持下,黄汉樑融入进了沪上世家的社会网络,逐渐走进金融权力中心。张侃教授指出正是在以上种种背景下,黄汉樑才被孙科看中,卷入解决财政困难的难境。最后,张侃教授论述了黄汉樑后期经历。他指出在乱世下,黄汉樑既需“套利”,又需“自保”。在1948年后,黄汉樑受局势影响搬至香港。此时,黄汉樑与不同人交流,依然想做出一些事业,直至离世。张侃教授总结到,黄汉樑作为个体例子,他的身份背景变化是多元的,而这正是受到时代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分析民国时期的社会发展。

讲座最后,马陵合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认为从张侃教授的讲座中,可以看出如何从各种史料碎片中发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这需要极大的史料梳理和解读功底,希望与会同学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可以学习这份精神。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