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远论坛 > 正文
第一三七讲:身在他乡不是客———徽商、徽州人与江南文化(南京大学 范金民教授)

编辑:刘丽 预审:宫超 终审:宫超发布时间:2021-05-28   点击量:


本网讯(历史学院 邓高翔/文 翟晓雯/图)20215261900,知远论坛第一百三十七讲在历史学院二楼会议室开讲。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范金民先生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身在他乡不是客———徽商、徽州人与江南文化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道胜教授主持,副院长丁修真教授及学院师生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范金民先生从徽商与江南科考的关系、徽商独步全国的手工业、徽商与江南城镇的繁荣、徽商与全国流行的戏曲艺术、以及徽商与文物鉴赏和书籍刻印的收藏六个方面阐述徽商与江南文化的关系。首先范先生认为从徽商布商的招牌可以看出徽州人对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具有强烈的向心力,徽商是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商人。他认为徽州商人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商人,徽州商人自身已经超越了过往之商人的一般文化素养,甚至超过了一般文人的文化素养。例如徽商与高层次文人相互交往,徽商引领了当时社会的潮流,徽商收藏的藏品保留了大量的古代优秀文化等。范先生认为徽商对江南城镇经济的兴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徽商对江南文化的文化传承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徽商后裔捐赠与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大盂鼎、大克鼎,以及徽商家族珍藏了大量的孤本文献资料,徽商对江南地区昆曲形成的作用等。同时范先生也指出了学界对徽商研究的一些偏颇之处,例如对无徽不成镇的滥用,范先生认为无徽不成镇的提法是清代中后期的事情,并不是明清以来就是无徽不成镇,且不是全国性的,主要集中于江南地区。再如对徽州人是否真的“安土重迁”也提出了独到的看法。范先生认为徽商其实有很多人都是“富贵不归乡”。那么福贵不归乡实际上和安土重迁的思想是互有抵牾的。

范金民先生指出徽州为江南文化输送了大量人才,江南人才相当部分是徽州人。徽州人在江南文化的创造恢扩方面,在江南文化的保护传承方面,在江南人文的交流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徽州迁移到江南的宗族,在繁多的江南望族中熠熠生辉,徽州人在江南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和地方事务中表率一方,大显身手。徽州人和徽商逐步融合进江南社会,与江南人共同谱写了江南文化的重要篇章。光辉灿烂的江南文化,是由江南人和徽州等“外地人”共同创造传承并发扬光大的。


讲座结束后,我院师生与范金民先生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范先生给予耐心的解答。随后我院刘道胜院长和丁修真副院长分别发言,对范先生百忙之中给历史学院师生带来的学术盛宴表示崇高的敬意,对范先生对历史学院学科建设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忠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