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质量关乎乡村治理体系发展、关乎乡村治理能力发挥、关乎乡村治理成效落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组织教师及学生党员,成立“红印兴乡”党建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实践团队,成功申请“传承小岗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于7月14日至7月18日赴凤阳县小岗村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以“走-看-学-访-谈-思-悟”的思路了解小岗村发展现状,学习先进党建经验。


走进当代小岗 体察村容村貌
“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1978年,小岗生产队18位户主以“托孤”的方式首创“大包干”,拉开农村改革的序章。47年过去,如今的小岗村是什么样子?走在小岗旅游景区内,随处可见各式农家土菜馆、生活超市、特产商店,小岗村村民委员会、专职消防队、检察工作站、邮政所、爱心幼儿园、中国移动、顺丰快递驿站等坐落于友谊大道两侧,再往周边探寻,小岗村学校、文体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小溪河镇中心卫生院小岗村分院、国家电网、禾康养老等机构便印入眼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岗村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健全、人居环境舒适,改善了村民生活质量、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使得乡村环境越来越具吸引力。

亲睹乡村企业 了解三产融合
如果说“大包干”解决的是吃饱饭的问题,那么乡村振兴就是解决农民如何“过上好日子”“过上富日子”的问题。安居乐业始终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实践中,队员们来到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电商直播基地、垚鑫甲鱼生态体验园、匠心葡萄园,通过与负责人交谈、实地参观的方式了解到小岗村产业发展模式:三产融合,凸显品牌特色。小岗蒸谷米、盼盼黑豆面包、生态甲鱼、阳光玫瑰等农副产品已成为销往全国各地的小岗特色。垚鑫小岗村生态甲鱼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匠心阳光葡萄园等企业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免费培训带动周边养殖、种植散户,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当地政府提供了很大帮助,夜晚都会有巡逻车夜巡,确保了养殖安全。”“我们向周边散户出售甲鱼苗,并进行养殖技术培训,也是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共同致富”,垚鑫甲鱼支部党员张中庆说道。

聆听专题报告 领会红色精神
大包干精神与沈浩精神是小岗村在农村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两种重要精神,团队成员通过聆听报告、走进展馆、观看情景剧的方式系统了解了两种精神的诞生过程与核心要义。
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严立华以亲历者的视角,为队员们作专题报告《小岗1978叙事:我与大包干带头人面对面》,为我们揭秘了1978年那个冬夜按下“红手印”前后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与复杂心路历程。老人们的讲述饱含深情,将历史的厚重与改革的勇气娓娓道来,让成员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那份改变中国农村命运的初心与担当。

聆听报告后,队员们来到当年农家,观看情景思政课《1978:十八个红手印》,志愿者以精湛的表演,将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巨大风险、按下“生死契约”红手印的历史性场景真实再现。走进大包干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朴实的实物展陈、一段段详实的文献资料,系统回顾了小岗村“大包干”从酝酿到实施再到推广的伟大历程,让团队对“大包干”精神有了更为直观和震撼的理解。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以《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群众离不开的好书记》为题,动情回顾了沈浩书记扎根小岗、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讲到动情处,严老几度哽咽,潸然泪下,现场无不动容。

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沈浩同志“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每一位队员。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是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优秀典范。


访问村民游客 明确振兴实效
为探访小岗村村民对近年来乡村变化的感受,调研团队深入农家,随机采访近百名村民、游客,了解民意。“我是从外地嫁过来的,2015年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村子发生了很大改变。首先是交通,当时道路的平整和宽度都不如现在,没有这么四通八达。其次是教育,现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幼儿园、小学。还有就是就业,以前的话附近没有什么厂和公司,现在就业渠道变多了,家门口附近企业变多了,很多年轻人都愿意留在家里了。目前村里都是网格化管理,会有负责人及时回复、解决村民在线上群中反映的问题,非常方便。”小岗超市老板娘说道。

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坤后代严家红老爷子说:“医疗保险都是村里交。每年村里都有分红,村里环境卫生搞得好,村里有派出所、农业银行、信用社,全部都建全了。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很好,在这个地方过日子是相当好的。”采访中,团队发现小岗村村民普遍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足和幸福。

“我家离这远,10公里,骑电瓶车过来的。现在路都修好了,非常方便。晚上过来玩。”夜晚的小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满是周边附近村庄前来游玩放松的村民,有的一家四口其乐融融,有的结伴而行相谈甚欢,一幅乡村美、风物新、笑语盈的画卷栩栩展现。

聚焦党建引领 学习先进经验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指出,“在工作中要做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党建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专访了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小岗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李锦柱,滁州市小岗村旅游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旅投支部书记杨永强,商会支部党员李瑞瑞,垚鑫甲鱼支部党员张中庆等多名党员干部。

李锦柱书记指出,“作为地方党组织,要当龙头、当堡垒,要想在先、干在先。党组织作为‘火车头’把方向,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汇聚人心,凝聚共识。党员带头示范、服务当地,为百姓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氛围,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大家一起干起来。村民人心思进、人心思干,对前途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盼头,呈现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当然,小岗村还有很多短板和不足。我们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未来还要继续干起来。发挥党组织带头作用和村民主体作用,将市场有形的手、政府无形的手、百姓勤劳的手紧紧围绕在一起,构筑成乡村振兴不竭的发动机。”

杨永强书记表示:“公司成立6年多以来,成功创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国际品牌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国家级品牌17个,安徽省品牌30个。每一个品牌背后都是不断地探索、挖掘、实践和尝试。旅游作为富民产业,是为当地百姓服务的,公司目前力争用3-5年时间真正做旺小岗的旅游发展,进而带动当地百姓参与、发展、致富。要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创新的意识、示范的榜样,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做好第三产业的综合发展和质量提升,丰富小岗文旅品牌特色,讲好新时代下小岗村发展的新故事。”
开展校际交流 及时总结反思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与安徽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开展校际交流,与村委代表(中共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副书记严永兵,凤阳县农行副行长、小岗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吴家培,安徽科技学院教授吕计跃)、滁州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淮南师范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院校的实践团队开展座谈会,共话实践成果,拓宽了成员对乡村振兴路径研究的认知,使团队了解到更多小岗村乡村振兴的细节与成效,为研究小岗村党建助力乡村振兴模式提供了新的灵感与思路。


实践期间,每晚团队都会召开阶段性工作总结会议,回顾调研成果、交流实践感受、梳理调研成效、发现问题不足。带队教师全程跟进指导,根据实践开展情况,安排每日行程,带领团队成员共同调研,确保实践有方向、采访有重点、提问有收获。

深入田间劳动 迎来心田丰收
一场特殊的“劳动思政课”令团队成员印象深刻。凌晨五点,全体队员化身“小岗新农人”,在广袤的田野上开展了“责任田劳作体验”活动。虽骄阳初显、暑气蒸腾,但同学们热情高涨、斗志昂扬,一丝不苟地完成大豆田间除草任务。这不仅是一次真实的农耕体验,让队员们切身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与收获的来之不易,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升华。队员表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切体会到劳动的不易,我们所作的仅仅是农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耕作日常,今后我会更加珍惜粮食。”

“之前在网上查找资料,简单认为小岗村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相差甚远。通过实地走访,彻底打破了我过去的认知。真正走进小岗村,我才知道以前的认知是多么浅薄,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团队成员刘奕轩说道。在党建引领下,小岗村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党建引领,不仅要靠组织牵头,更要依靠党员发力,千方百计为民想、脚踏实地加油干。作为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团队成员将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把感动化作行动,努力学习,深入基层,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以小岗村先进党员干部为榜样,用智慧和汗水,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学好每一门课,做好每一次实践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