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2024届优秀毕业生风采】许刘栋:以“中人之资” 行“守正创新”

发布人:郭忠尧    编辑:郭忠尧 预审:宫超 终审:顾凌发布时间:2024-07-08   点击量:

许刘栋,男,中共党员,历史学院2020级世界史专业本科生,现任班级班长、院学工委学生委员,推免至中山大学中国史专业,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勤学善思,惟以刻苦补“中人之资”

出生于元代六国码头、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始发地江苏太仓的他自幼便因家乡的辉煌历史与人文底蕴而对明清社会经济史、东亚海域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学习后,世界史专业的宏大视野让他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志业并做出了坚定的选择。

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他时刻牢记着导师丁修真教授借范金民先生之言所给予的嘱托:“进行人文社科研究,仅凭‘中人之资’便可,但是一定要牢记‘守正创新’四字。”他自知自身资质平平,想要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必须付出超凡的努力。因此,他紧抓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连续四年专业课成绩、综测成绩位列专业第一,三度荣获校一等奖学金,并荣获2021-2022年度国家奖学金。

扎根田野,誓积硅步行“守正创新”

历史学院深厚的学术积淀深刻影响了他的学术兴趣,而学校完备的实践项目与创新计划则为他进行学术实践提供了最佳平台。为了在田野调查中系统研究明清客商与江南市镇的关系,他带领“长三角明清市镇、近海贸易港口文化遗存实践调研团队”这一校级重点团队在长三角地区开展了广泛而多元的调研;为了在跨国史视域下对明清社会经济史做出新的思考,他申请主持“明清近海贸易视域下的东亚海域文化交流研究”这一国家级大创项目进行学术创新。

当面对这片古老而伟大的土地时,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嘱托声声回荡在他的耳畔。自大二学年起,他便开始利用假期闲暇时间在周边地区开展田野调查活动,并注重对民间文献的关注与收集、尝试与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进行交流,力图在书斋之外的田野中发现历史并看见更为真实的中国。

学术先锋,孜孜矻矻而“逆风执炬”

专业学习的基础与学术创新的尝试使得他撰写出了数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所撰论文历获国家级、省级、校级本科生论文竞赛一等奖。其所撰《〈朝鲜王朝实录〉所见16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网络》一文先后入选上海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主办的学术论坛,与国内历史学高水平本研学生进行交流,并即将以独立作者身份发表在CSSCI收录集刊《国家航海》上;所撰《“荒唐船”与“境界人”:朝鲜王朝视域下的16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网络》一文则入选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论坛;与导师丁修真教授合撰的《桥下神祇:近世江南刘王信仰与元代高乡开发》一文则入选《学术月刊》主办的“历史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与理论探索学术研究会”,向国内历史人类学顶尖学者进行交流学习。学术创新的道路总非一帆风顺,他在论坛交流中收获了大量外校专家的恳切意见,在反思自身的基础上进一步扎实自身学科专业素养。

前途迢迢,不息自强乃“圆梦中珠”

本科期间的优异成绩使他获得了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推免期间先后入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985工程高校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预推免期间又同时收到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的录取意向,而中山大学在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海域史研究的深厚学术积淀与“华南学派”在区域社会史、历史人类学的学术主张正是他最为憧憬的所在,最终他坚定且执着地选择了从江南走向华南,前往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中国史专业进行中国社会经济史方向学习。

“明月皎皎,前途迢迢。”每当他迷茫时便用这八个字来劝慰自己,因为他深知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终会走向光明的未来。他坚信在人文社科研究中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因此,他将穿越岁月的长河,探寻文明的脉络,在史海遨游中为真理的航船扬帆,继续以“中人之资”行“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