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历史学院 郭少伟)脚步丈量土地,寻觅城市记忆。6月底7月初,调研铁路遗址社会实践团队到芜湖市周边地区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实地探访皖赣铁路及芜湖轮渡遗迹,走访当年的铁路民工和发掘档案史料等方式呼吁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传承先辈们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探访铁路工业遗迹,做城市记忆的发现者

在团队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探寻了皖赣铁路芜湖段铁路遗址。因铁路改线、客改货、城市扩容等方面影响,皖赣铁路芜湖段部分客运站已经停止使用,其中三元站未经修缮已渐成废墟。在路桥方面,上世纪70年代修筑的竹丝港桥、杨家渡桥、小河口桥、青弋江大桥经多次修缮至今仍发挥功用。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采取现存的铁路工业遗产遗迹的实地踏寻具体方位、拍摄记录遗址现状、走访调研周围村镇的等方式,积累了一批具有价值的皖赣铁路工业遗产实践材料。
采访铁路工人,做历史记忆的记录者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遇到了很多当地的居民,他们中有的是参与修筑皖赣铁路的民工,有的是铁路上的工作人员,有的是铁路周边的的工商业者,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为队员们重塑了当时的历史现场,构建了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也为团队提供了丰富的口述史资料。
发掘档案史料,做时代精神的传承者

团队不仅注重对于现实遗迹的探寻,还对相关的档案史料进行了查阅,指导老师黄华平带领团队成员走访了湾沚区档案馆,在档案馆江军科长的接待下,队员们不仅查阅了相关了档案史料,还接触到了馆内其他档案史料,并对重要的档案进行了记录,更重要的是在档案文字中感悟到先辈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伟大的奋斗精神。

学院历来重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团队调研的过程中,学院党委副书记宫超和团委书记朱晓华特地前往团队实践现场火龙村进行探望。老师们在听取了实践队伍整体情况介绍,并实地参观车站和村庄遗址后,对实践团队的调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同学们要走出教室,走向田野,把课堂所学和社会锻炼相互贯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希望青年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团队成员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学院将继续推进青春“三下乡”活动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果,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