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祠堂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研究生赴歙县祠堂考察暨徽文化宣讲团队圆满完成暑期实践

编辑:吕永鑫 预审:宫超 终审:宫超发布时间:2022-07-13   点击量:

本网讯(历史学院 吕永鑫)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的号召,学院研究生赴歙县考察祠堂暨徽文化宣讲团队奔赴黄山市歙县的10个村落,共计18处祠堂进行调研,并于黄山学校、徽州历史博物馆开展宣讲活动,宣扬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乡间调研,发掘祠堂文化底蕴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6月28日,团队成员们在指导老师吕永鑫的带领下,克服高温酷暑等困难,保持着高昂的调研热情,开始了为期5天的祠堂实地考察。在校准备期间,团队指导老师徐彬、吕永鑫多次组织工作会,细化调研安排,强调安全问题。

前期团队已经通过文献,搜集数万字的祠堂史料,作为本次调研的资料基础。在有关人员的指引下,队员们细致考察18处祠堂的内部构造,积极与文化工作者交流,与史料中的记载相互印证。考察完毕后,队员们分组走访当地居民,了解祠堂保护现状与人们的保护观念。成员们从当地居民的回答中进一步了解祠堂在各个时期的保存状况以及祠堂保护的口述资料。

“民族要有民族的情怀,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文物保护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周氏宗祠的志愿管理员周良荣老人这样对团队成员们说道。看着祠堂所蕴含的历史,成员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徽州文化、助推乡村发展的信念。

展板讲解,深入群众传承历史

7月3日下午,团队成员赴黄山市黄山学校校进行祠堂文化宣讲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展板宣讲和礼堂宣讲两部分。展板宣讲于学校广场举行,展板内容由团队成员自行制作,包含了祠堂的建造历史、保护开发以及团队成员们的调研心得,每块展板由队员负责讲解。

晚上7点,面向礼堂宣讲正式开始。黄山市委党校副教授毛新红、暑期实践全体队员及高二年级160余名师生参与。团队成员胡雪、刘湘洁、鲍媛媛主讲,从调研主题、调研行程和调研反思三个方面进行汇报。同学们积极讨论,反响热烈,台上台下互动频繁,让优秀徽州文化、家乡文化走进校园,走近同学。

7月5日上午,团队成员携带展板赴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举办“歙县祠堂考察暨保护现状调研成果展”。展览吸引了当地居民与往来游客的驻足了解与交流,进一步推动祠堂文化为代表的徽州文化深入群众。

领导慰问,展示成果分享心得

7月5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永、校团委副书记陈骁、历史学院院长刘道胜、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宫超及团委书记朱晓华赴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亲切看望团队成员,与团队全体师生及歙县地方有关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歙县地方有关领导十分欢迎暑期实践团队的到来,并对团队祠堂文化的调研和宣讲表示了认可与支持。任永对歙县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肯定了同学们躬体力行、深入乡村的实践精神,并号召同学们要多向基层群众学习,在实践中汲取精神养分,弘扬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座谈会顺利结束后,任永一行参观了团队举办的祠堂考察暨保护现状调研成果展。在团队成员的讲解下,任永仔细观看展板内容,倾听成员对每处祠堂历史与现状的介绍,期望同学们刻苦学习、锐意创新,深刻了解国情、了解社情,多读无字之书,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绚丽的花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本次团队努力探寻如何在新时期下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与民族振兴的努力与尝试。乡村振兴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有热情、有知识、有理想的人共同努力,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才能不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