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活动 > 正文
最后的旧书店——赴芜湖、合肥、南京旧书店生存状况调研团队调查合肥增知书店、爱知书店

发布时间:2017-06-27   点击量:

  本网讯(通讯员 曾通)大清早匆匆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赶到了路程的第二站,合肥。稍事休息,下午冒着烈日,我们开始了27日一天的调查工作。

与芜湖相比,合肥的旧书店就多得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增知书店。旧书店就是一座宝库,但是宝库往往其貌不扬,增知书店就是这样的宝库。居于闹市,却幽而不芳。

 

增知书店的书杂且乱,各类图书杂然相处。店面不大,但是凭老板一个人也难以打理,与芜湖的两家书店相比,增知书店则寒掺得让人心酸。但是,这并不影响书店本身存在的价值。与芜湖万卷书屋主打低价相比,增知书店最吸引人的是夹藏在书籍中的市面上罕见的精品。对于爱好者来说,这里更具吸引力。

 

老板说,因为名气大,来淘书的人很多。电视台采访了一轮又一轮,调查访问的人来了一波又一波,故老板朱传国甚至还出了书,名字就叫做《最后的旧书店》。名气越大越大,但生意却不得好转。现在,书店的经营也渐入窘境。

 

增知书店的老板朱传国过世后,书店繁重的事务便全部落在了他的爱人身上。现在的老板告诉我们,近些年书店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一来是自己无法像朱老板一样得心应手,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货源和客源的萎缩。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大批国企和被裁汰,大量企事业单位的阅览室藏书流出,就在这个时期,增知书店收购了大量精品。同时,黄山书社本世纪初古籍整理项目出版的古籍也积累的存货也清仓,一些市面上没有再版的古籍也流入增知书店。现在,没有网络经销渠道的增知书店只能靠收购本地零散的私人藏书来保证书源。书籍的质量和数量已大不如前。

图书质量的下降,书店对顾客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书店生意也没有了以往的火热。老板说,现在每天的收入连房租都抵不了。但老板仍说,“但是我们会坚持做下去,尽管现在旧书店不止我这一家,但是这一定是坚持到最后的旧书店”。

 

离开增知书店后,不知走过几条大街小巷,我们来到了爱知书店。同样是主打文史哲书籍,爱知书店不比增知书店,它经营的大多是直接从出版社进货的新书。店面宽敞而整洁,老板是个中年男人,不仅阅历丰富,而且对于书籍本身涉猎也是非常广泛。在他的打理下,书籍分类仅仅有条。

 

主打社科类的书店,最重视的也是书籍的质量。老板说,他们主要面向社科专业的从业人员和学生,所以进货都是选择名家大作

可专业毕竟小众,老板说,来他们店转悠的多,买书的少,识货的人已然越来越少。为了生存,爱知书店和芜湖的书店一样,也都开始在网上买书。最近,老板在寻求进一步的转型,希望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潮流,为爱书者们留下最后的圣地。

 

明天,我们将继续探访合肥的其他旧书店,去看看更多书店行业的炎凉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