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历史学院 文/卢嘉鑫 林洁莹 图片/陈睿峻 胡雨卉 李奇 汪艳)7月9日,历史学院 “徽艺寻踪 歙技薪传” 赴歙县传统技艺调研团队来到徽州古城仁和楼,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剪纸传承人吴笑梅展开深度交流,在剪纸艺术中探寻非遗传承的脉络与温度。

访谈中,团队成员认真倾听吴笑梅讲述徽州剪纸的渊源。徽州剪纸起源于民间民俗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汉代,随着纸张成本降低,推动剪纸的普及;唐代歙州名纸的出现,助力剪纸技艺发展。吴笑梅进而介绍了多样的剪纸工具,从剪刀、刻刀到铲刀、针刺,各类工具在传承中承载着独特技法。吴晓梅现场演示了套色剪纸,以陶行知像为例,三种颜色分层剪裁再叠加,让团队直观感受到“每色一剪,叠加成趣”的精妙。
随后,队员们还观赏了馆内珍藏的剪纸作品,从民俗题材的传统纹样到徽州古村落、民歌等系列新作,无不展现着“构图对称、字画兼容”的徽州剪纸特色,以及其融合徽派版画、四雕精华的文化底蕴。
最后,吴笑梅老师带领调研团队前往徽州府的工作室。在这里,队员们近距离观察剪纸团队的日常创作。团队成员细致询问了从设计构图到成品装裱的完整流程,亲眼见证一张宣纸如何在多样工具的作用下,蜕变为兼具艺术感与文化味的作品。工作室里,不仅有传统的单色剪纸,更有融入现代审美的套色、填色作品,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徽州剪纸早已从民俗装饰走向生活美学,从茶叶包装到丝巾服饰,从陶瓷茶盏到非遗跨界合作,传统技艺正以多元形态融入当代生活。
此次调研中,团队见证了吴笑梅20年传承之路的坚守,也见证了徽州剪纸技艺在新时代的创新探索。吴笑梅老师从祖辈耳濡目染学习徽州剪纸到进校园推广徽州剪纸、编著徽州剪纸教材、培养近百位传承人,近期又积极进行创新,推动剪纸技艺与AI技术结合、融合各类日常与文创产品中。徽州剪纸不仅是剪与刻的技艺,更是徽州民俗、文化精神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