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活动 > 正文
粉墙黛瓦映古意 绩溪仁里创新章——赴绩溪县登源河考察沿线古村落社会实践调研团队至仁里开展调研

编辑:吕永鑫 预审:宫超 终审:顾凌发布时间:2024-07-07   点击量:

本网讯(历史学院 文/张悦)2024年7月3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绩溪县登源河考察沿线古村落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到达绩溪县登源河中游的仁里村,在参观村落的过程中,通过感受仁里村传承的家风文化、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寻找古时仁里记忆,探索古村落仁里村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营造文化氛围,寻找家风传承

仁里村坐落在登源河中游,程氏是村中望族,千年来人才辈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故居便在此处。青砖黛瓦的街巷两旁随处可见程氏家训,仁里村将家训积极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其中一条“子弟辈志在国家者,固当奋志向往,自强不息”,更是彰显程氏胸怀天下、为国为民的担当。

团队重点调研了程氏祠堂——世忠祠,具有五百多年的世忠祠历经重修,但仍是程氏家族重要的活动场所。讲解员胡美庭向队员介绍到,古时的世忠祠是程氏祭祖、开会、训诫、交接权力的地方,经过修缮后,2022年向公众开放,作为了解程氏家风、传播徽州文化的教育基地。

守护文化根韵,展现传统文艺

千百年来,仁里在奔流不息的登源河畔,创作出制墨、民歌、演剧、舞蹈等多彩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绩溪是徽墨的发祥地之一,仁里耿氏自宋代后开始制墨。仁里村也积极复现了徽墨的制作工艺,游客与队员们得以直观感受徽墨的制作过程,感受徽墨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民歌民谣是仁里人抒发内心的重要途径,实践队员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了丰富多样的仁里民歌,例如《采桑》《插秧苗》是展现了对耕作的热情;《十绣鞋》《千竹叶》表达了对外出经商丈夫的期盼。这类散发乡土气息的民歌民谣,表达了仁里人对故土家园的炙热感情。

除此之外,仁里还有五彩狮、舞草龙、抬花轿等等,而仁里人正给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它们重新闪烁光芒。

厚植文化本色,实现仁里蝶变

古时,山环水抱的仁里是徽商古道上的重镇。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仁里的发展一度陷入困难。在新时代,如何推动仁里村创新发展是当地一个重大的命题。

仁里村委会主任程子维对团队说:仁里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针对古村落的保护,仁里人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在维持古村落原貌的同时,打造新型产业。现在,仁里村与时俱进开发了一些旅游文创产业,如打造露营区,修建亲子游访,水上乐园等等,致力将仁里传统元素融入进新的发展中,并弘扬出去。

在走访的过程中,实践队员还发现一批回乡创业者的年轻身影,杜蓓蓓就是其中之一。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后,喜欢喝奶茶的杜蓓蓓开始经营仁里村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饮品店:蓓蓓奶茶店。小店有个后院,她取了一个具有诗意的名字:“程鱼落院”。冬天,游客围炉煮茶;夏天,游客乘凉聊天,很受大众欢迎。

如今,仁里村已有“1485岁”。在新时代的号召下,这个厚重又儒雅的村落正坚定地踩着步伐向前。虽说常住人口只有四百多人,人口面临负增长,但仁里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正吸引着年轻人回村创业。像杜蓓蓓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开了陶瓷店,书店等等。这些年轻人正以另一种方式继承徽商的精神回报故里。在一波波接力中,这些年轻人正打造属于仁里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