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芜调查乡村发展变化情况实践团队在结束了紧张的期末考试后前往南陵县马元村,开始了为期七天的实地调研。
在第一天的早上八点半,团队成员在西南门集合,准备出发前往本次暑期实践调查目的地——马元村。马元古称马家园,位于许镇东部,与芜湖县一水之遥、隔河相望,历史上的马家元,是一片繁华的水土,历史悠久、开埠甚早,商贾云集、贸易畅通,学校、医院、粮站、供销社、百货公司应有尽有,为方圆十里八乡的商贸重埠;历史上的马家元,是一片红色的故土,遥望当年抗日的烽火,英勇的新四军在马家元顽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创造了以少胜多的“马家园战斗”奇迹,永远彪炳在我党我军的光辉史册上。现在的马元村,两座大桥、一座水闸成为纽带,连接两岸三地,三狄公路穿境而过,距205国道5公里,距芜宣机场15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随后,队员们到达马元村党群服务中心,按预约时间与相关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并就接下来的实地调查相关事宜进行了讨论和安排。



第二天,团队深入考察了马元村的农业发展状况。看到绿油油的田野,大家都心情都愉快了起来。又看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大家也真实的感受到了食物的来之不易。经过了第二天的调查研究,团队总结马元村的农业发展状况:马元发展势头良好,除传统的水稻、油菜、小麦种植外,还发展了几百亩的桃、李、杏、西瓜、葡萄种植,四大家鱼、青虾、龙虾等水产品丰富,本地山羊、野鸭等特色养殖颇具规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青安江,071县道、355省道穿村而过,村村通水泥路,水陆交通网全面成型。

在实地调研的第三天,团队来到了马元村的村民委员会,现场旁听了村务公开大会的各项事宜,内容有关镇医院对村民高血压、心脏病患病情况的具体调查和针对患者的治疗措施的相关事宜,涉及到对民生民意民情的多方面考量,并在村务公开栏粘贴会议上制定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在会后,团队成员还通过交换意见、讨论和采访的形式,向村民了解了马元村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政务服务等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对医疗卫生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领头、外出务工为辅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基层民主政治的策略,了解到马元村正在农业经济和民主决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在后续的调研中还了解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党中央在战略上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而马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为村民提供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康体育活动平台“五台一体”的拓展渠道,培养时代精神、弘扬时代新风,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风貌的广阔舞台。


我们都知道,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没有产业,村集体就没有收入,为村民办不了事,没有产业,不仅留不住人,也吸引不了人,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
因此实践的第四天,团队成员近距离考察了马元村果林果园种植业、肉牛生态养殖产业,以及昌祥制衣马元分部等乡村特色产业链。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扩大马元肉羊养殖、青虾基地、果林种植规模,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全面发掘乡村功能,注册马元羊肉商标、打造马元羊肉品牌,利用青安江盖重平台精果林、三狄路沿线葡萄采摘园的基础,扩大发展民宿休闲、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另外,马元村还全力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利用芜湖昌祥制衣有限公司马元分部为契机,培育返乡农民工、在乡能人大户等创业主体,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能。
众所周知,水源是生命之源,物质,信息,能量传递的重要中介,是地球表面生物体生存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水源主要存在于海洋,河湖,冰川雪山等区域。它们通过大气运动等形式得到更新。水源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离不开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要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在实践调研的第五天,团队来到马元村的自来水厂和水源附近,一起观察了马元村的水源。我们了解到:马元村东临青弋江与湾沚区红杨镇相望,美丽的青安江穿村而过和湾沚区陶辛镇毗邻,两座大桥、一座水闸成为纽带,连接着两岸三地,三荻公路穿境而过,距205国道5公里,距芜宣机场15公里。马元村建有南陵县许镇镇益民自来水厂。在许镇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马元村村内还分别设立了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马元村水清土肥,村民们经常在村里的河里洗菜、洗衣。
除此之外,村内还建有重点工程青弋江分洪道,青弋江分洪道大堤也是许镇镇防汛抗洪东线的重点。因此马元村的水源不仅对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还对南陵县的防汛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实地调研的第六天,团队成员一起走访了马元村的村民,参观了村里的房屋建筑、基础设施,深入了解了马元村的风土人情。这里是江南水乡的温润平原地带,田野广阔,河流环绕,塘渠纵横,水清草肥。在这块风姿秀丽的土地上,青弋江与青安江缓缓流过,形成了一幅天然的水乡画图。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来到了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了,在最后一天里,团队成员总结了我们的收获。这七天里,我们对马元村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探讨。
一个地区农村的发展是中国农村发展在某一方面的缩影,马元村因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保存完好的农耕文明,这里成为颇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吸引来众多追梦寻根的山外游客;但是也因产业结构和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而一度衰落。如今的马元村人口居多,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生产生活等发展方式多样化,乡村面貌变化迅速。这都要归功于古村保护性开发,这一措施不仅惠及本地群众,还辐射带动了附近其他自然村的发展,掀起了一股返乡创业的热潮。也向我们证明了当生态文明融入乡间田野,可以焕发出巨大的活力。
通过此次实践调研,我们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农村最真实的写照,也体会了劳动的不易,收获了特别且深刻的启示和心得。助力乡村振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