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是关系高等教育培养人才顺利安全就业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非常迫切。许多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遍投简历,广搜信息,只要是符合自己意愿的招聘信息,就积极行动,绝不放过,但这也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有的不法之徒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巧设名目,设置的求职陷阱,给大学生再次求职蒙上难以抹去的阴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据公安部门统计,这种案件在近两年内呈急剧上升趋势。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学校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外,大学生自身在求职过程中更要注意提高警惕,增强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一、毕业生求职安全注意事项:
1、招聘信息的安全
获得就业信息是成功求职的第一步,同学们应仔细鉴别招聘信息及招聘公司的合法性,应尽量通过正规途径(如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当地的人事局、公办人才市场)获取信息,尽量选择信誉佳的公司应聘,对于那些并不熟悉或没听说过的小公司,应聘前先上网或打电话求证是否有此公司,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联系在该地工作的学长询问相关情况以确保信息安全。
2、求职面试时的安全
因双向选择的需要,大多招聘单位都要求与毕业生进行面试,要求大家应注意事先明确具体的面试时间和地点,接到面试通知时,要问清对方的办公地址和固定联系电话,若招聘单位只有手机单一联系方式,要高度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切忌到不明确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面试。正规的单位一般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若招聘单位面视地点选择宾馆等临时租借来的地方,要仔细鉴别真伪。同时大家事先要清楚告诉家人或同学面试的时间和地点,保持手机等联系方式的畅通。初次面试尽量不饮用点心或饮料,注意面试场地的外观与对外通道,注意观察面试者之言行举止,如有暧昧不清,应立即离开。如需缴交证件,只能交影印本而不应给原件。
3、实习工作时的安全
上班时,衣著、态度、言行均应谨慎,不轻言允诺非公务以外的不当要求。刚到新公司应先熟悉环境,谨慎处理不熟悉同事的邀约。注意公司营运情形,是否仅为空壳公司或别有意图。
4、加强个人信息的保密安全
不要将个人的所有联系方式都提供给招聘单位,一般提供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即可,至于固定电话,可以提供学院负责就业工作老师的办公电话,最好不要提供宿舍或者家庭电话;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不要轻信其花言巧语,应拨打114进行核实,或者与老师同学一起分析商量(曾发生过陌生人以各种理由骗同学关机一段时间,然后向家长骗取钱财的事件);对于各种渠道特别是互联网上的招聘信息,一定要慎重核实,不要轻易填写过于详实的个人信息;不要采取“天女散花”的求职方式,对自己不信任的、不规范的公司不要随便递简历。
5、注意个别收费的合理性
政府有关劳动人事部门规定:用人单位招聘时,不得收取求职者任何形式的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若招聘单位巧立名目,收取求职者各种形式的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这些都是违法行为,求职者应提高警惕,坚决拒绝交纳各种费用。提醒毕业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招聘单位录用人时与劳动者订立的是劳动合同,不是产品推销协议,毕业生要提高警惕,不要去签订以推广、促销为名的民事协议,更不要头脑发热盲目签字,随意交钱。一旦上当受骗,求职者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部门报警,寻求法律保护。
6、警惕卷入任何形式的传销活动
传销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非法行为,千万不要偏信能使你一夜暴富的神话,以免误入歧途。提醒毕业生“天上不会凭空掉馅饼”,若有,也可能是个陷阱,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过千辛万苦、勤奋努力得来的。
二、典型案例分析
1、利用招聘,诱骗大学生踏入非法“传销”陷阱
案例:张某是某高校美术专业的毕业生。一天,张某接到朋友周某从广州打来电话,希望他来公司工作。张某来到广州后,周某让他签订了一份合同书,并让他要交押金3千元,并承诺如辞职离开公司,押金随时如数退还。张某认为周某与自己是朋友,又有合同和承诺,便拿出3千元交了押金。当天下午,周某就带三人开始岗前“培训”。“培训”主要是讲怎样赚钱,赚钱要不择手段以及“发展下线、金字塔”理论等等。经过几天“培训”、“洗脑”后,公司让他“上班”,其实就是打电话、动员蒙骗认识的、想找工作的人来“传销”。
大学生被非法传销组织所骗受困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薄弱,轻信他人上当受骗;二是对同学、朋友的介绍过于信任,没想到熟人还会骗自己;三是就业压力过大,择业时放松了必要的警惕,轻信以用人单位身份出现的非法传销公司;四是个别学生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被非法传销组织宣传的高额回报引诱,甘愿从事非法传销活动。
2、收取保证金,诈骗毕业生
案例:韩某,大学毕业生,在人才交流市场,经过初步了解,与某家公司达成就业协议。但韩某了解到,进这家公司,每人要收取200元的服装保证金,用于制作工作服,离开公司的时候,200元可以原封退还。1个月后,韩某按照公司的约定来到公司的办公地点参加培训,但却发现,该公司和主管人员早已经人去楼空,才知自己已经上当受骗。据了解,在这起诈骗案中,有150多名求职者上当受骗,其中大多数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在就业过程中,像以上类似的诈骗案很多,骗子往往打着招聘的幌子,要么收取“报名费”,要么收取“保证金”、“培训费”,很多大学生为了获得工作的机会,对于明知道是无理的要求,也不敢拒绝,但骗子们往往就抓住了大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行骗。
3、就业难,女大学生求职安全危险增多
案例:女大学生王某,几天前到省会某地做家教时被杀害。由于过分的轻信他人,该同学在未经认真核实的情况下,只身去应聘家教,结果遇害。另一相关的案例是:女大学生吴某,根据广告找到一家俱乐部作高级商务公关,在交纳400元“制卡费”后,却发现工作是从事色情业。
近年来,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法侵害的事情层出不穷,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安全问题要时刻牢记,危险离我们并不遥远,就业机会有无数,但生命只有一次。
4、利用求职者个人信息进行诈骗
案例:毛某,是大学毕业生的家长,日前在家中接到一个长途电话,称其儿子在车祸中撞伤,正在医院抢救,急需手术费5万元。毛某闻讯立即拨打儿子手机却怎么也打不通,相信真的出事了,就在此时,一个自称是儿子学校领导的人又打来电话,证实确有其事,并留下一个账号,毛先生连忙筹集了5万元汇过去。几小时后,毛先生终于打通儿子电话,方知上当受骗。
近期以来,套取并利用求职者信息进行诈骗的案件屡见不鲜。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要填写一些表格,其中涉及到很多个人信息,尤其是网上求职,要求填写的内容更是事无巨细,从个人电话号码,到家长姓名、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父母情况一应俱全。许多毕业生粗心大意,随意填写,结果给骗子留下了可乘之机。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自身在求职过程中更要注意提高警惕,增强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给了当代学子们很大的压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大的展示空间。看清形势,摆正心态,以积极的心境和行动去面对,感受社会压力的同时,在磨练中更快地成长。而且家长的支持、学校的努力、国家政策的协助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就业空间。就业形势虽然并不乐观,但是大学生仍有理由相信自己——微笑着面对一切!用更加成熟的心态去面对就业课题,同时也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有了这些必然会为自己以后的事业之路成功的打响第一炮。
研究生就业工作联系人与服务电话:
吴翠萍:13966010247
胡 君:0553-5910596 13855387736
本科生就业工作联系人与服务电话:
谢超峰:0553-5910606(可传真) 13955330032
汤小宾:0553-5910607 1395534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