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历史学院)8月20日,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西北大学中亚研究院和中国历史研究院田澍工作室联合主办,西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大学简牍研究院和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承办的“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国际论坛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22年年会”在嘉峪关举办。因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希腊雅典大学、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西南大学、海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余位学者应邀参加本次学术会议。
上午8点半举行开幕式。开幕式由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刘再聪教授主持,西北大学副校长田澍教授、吉尔吉斯大学国立民族大学校长卡纳特教授和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万明研究员分别致辞。田澍教授在致辞中说今天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嘉峪关关城三周年的日子,我们在嘉峪关召开这次学术会议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的具体体现。万明会长回顾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40年来的发展历程,提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会议议程由主旨报告和分组研讨组成。上午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万明研究员、希腊雅典大学Eleni Karamalengou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曲金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黄纯艳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张德芳教授做主旨报告,下午分“一带一路”与嘉峪关建关650周年、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交流和海陆丝绸之路互动三个小组分别进行学术研讨。我院康健副研究员在第一小组发言,他报告的题目是《祁门红茶源流新考——基于全球视野的考察》,文章利用海内外官方案、民间文献,从全球史的角度对19世纪中国红茶产业发展演进轨迹进行重新审视,在此基础上,对祁门红茶创制源流进行重新考证。
闭幕式分为学术总结和会议总结两个阶段。前者由嘉峪关长城(丝路)文化研究院胡文平先生主持,福建师范大学谢必震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王欣教授和南开大学孙卫国教授分别作小组学术总结;后者由副会长乌云高娃主持,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田澍教授分别作会议总结。本次学术会议主题鲜明,研讨气氛热烈,推动了中国中外关系史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