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13级社会工作 王宗喆 王英平)本学期以来,为进一步响应学校和学院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切实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号召,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以研究性教学理念指导,组织 2013级社会工作专业同学利用雏鹰学校社会工作基地(澛港中学)和学院15级新生班级两个平台,开展了专业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 “社工伴学”活动。
在雏鹰学校社会工作基地(澛港中学)平台上开展的以初中生为对象的实务活动是基地成立以来的第四期活动。以梁楠楠同学为组长的小组早在大二下学期就积极报名到基地开展社工实务。本学期以来,他们在王杰老师的指导下,前往澛港中学进行联系对接,选定以初一学生为对象开展活动。在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同学进行多次访谈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小组对目标班级的同学开展了人员招募和需求评估工作。同时,小组还多次在学校社会工作课堂上汇报活动方案、组员招募、需求评估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不断完善准备方案。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中学生及中学班级管理的特点,经历了班主任和中学生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接纳过程,逐步打开了工作局面。


以大一新生班级为平台开展活动是学校社工课程的新尝试。以杨青青、李娟、陶毛毛、万蕊、王宗喆为组长的小组,立足学校和学院通过制作海报、班级宣讲、新媒体传播和个人联络等方式先后完成小组招募,分别组建了以“适应成长”、“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为爱把关”为主题的实务小组,并相继开展实务活动。在招募环节,同学们体会到尽管是在学校和学院内部开展社工实务活动,但是要招募到有需求的学弟学妹也是很不容易的。同学们各自经历了招募受挫的沮丧和招募成功的喜乐。在实务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准确把握大一新生的需求和生活学习特点、连接各方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深了对以前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截至11月6日,各小组已经进行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实践与汇报。王杰老师与全班同学一起对各组活动方案和开展的实务活动进行了点评,指出了各组的优点和改进方向,提醒同学们要认识到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从以往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到以更加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改革,在助推同学们专业能力提升上的意义,积极参与到课程实践活动中去,切实通过课程实践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小组主题选择、小组成员需求评估和活动方案动态把握等方面上不断完善。同学们通过策划、实践与汇报环节的锻炼重新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认识到了优点和不足,增加了对社工专业的功能与面临挑战的理解,提高了专业实践的能力,增强了专业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