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远论坛 > 正文
第一二九讲:徽学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南开大学 卞利教授)

编辑:刘丽 预审:胡悦超 终审:胡悦超发布时间:2020-12-22   点击量:

 

本网讯(历史与社会学院 葛俊超)20201217日晚19时,“知远论坛”第一二九讲于腾讯会议平台开讲。本次论坛,我院邀请南开大学卞利教授作了题为“徽学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精彩学术报告。郑小春教授主持报告,我院及其他高校师生共200余人以线上方式参加。

卞利教授首先分析了徽学的内涵和学科性质,认为徽州整体历史文化是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徽学主要以徽州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时期)为主体,综合研究整体徽州历史文化以及徽州人活动(包涵徽州本土和域外)为对象的一门历史学专门学科。徽学研究的内容与对象尽管涉及各个领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就学科性质而言,应当主要隶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其后,针对徽学学科体系如何构建的问题,卞利教授强调,应当在学科性质基础上进行建构。徽学学科体系应由徽学基本原理(含徽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徽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徽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研究方法、学术发展史、徽学史料学、徽学分论(如徽商、徽州宗族、新安理学、徽州契约文书等)构成的理论依据。接下来,卞利教授又分析了徽学研究的基本资料,认为徽学基本研究资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其一,纸质文书(含散件和簿籍类)与文献资料(含方志、家谱、杂记、文集等);其二,地面文化遗存及文物等实物资料(即物质文化遗产,含金石碑刻类、聚落和单体古建筑类等);其三,田野调查中所获得的口述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三部分。最后,卞利教授特别强调,徽商大多经商于徽州本土之外,明清时期诸如扬州、苏州等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城市,盛泽、南翔等江南市镇,甚至海外的日本等,均为徽商经营活动的主要地域。因此,徽学研究表面上是徽州一府六县空间范围的地方史,但事实上这种研究应当超越地方史的空间范围。

对徽学相关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后,卞利教授又将话题延伸到区域划分的基本原则、标准及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学术价值等区域史范畴中的宏观问题。针对当前区域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卞利教授强调,由于区域史涉及历史、经济、地理、文化、人类、社会等诸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故如何掌握和利用科学方法尤为重要。应当以历史学科为主,进行跨学科比较和综合研究。唯有如此,才能使所研究的问题更加集中和深化,并拓宽区域史研究的领域和路径。其后,卞利教授倡导使用田野调查方法,深入区域历史现场,进行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采取回溯分析原理,进行文献和田野的调查与分析。同时,卞利教授亦认为,因为所看到的现场已不是历史的完整现场,故尽管存在历史残余,但毕竟不是历史整体,只是一些零星碎片,故需要对这些历史碎片进行修复和还原,使碎片成为一个整体。

此外,卞利教授还提出,比较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区域史研究不仅要注重区域内部之间不同地域的比较,还要同相邻或相似的区域进行跨区域比较。如徽州文书而言,在充分肯定徽州文书学术价值的同时,还须同其他区域文书作比较。没有区域对比,我们对徽州文书学术价值的估量,很难深刻。总之,不能孤立开展对某一区域的研究,从而导致研究支离破碎,最终使研究问题走向极端化与碎片化。同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将区域史研究置于中国乃至世界整体史视野内进行考察,不能割裂区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孤立看待和分析这些事件与人物。最后,卞利教授特别提及区域史研究的史料问题,认为尽管区域史研究中存在大量第一手史料,但也有作假和作伪现象。对此,必须坚持“考镜源流,辨章学术”原则,对引用史料进行甄别。

最后,卞利教授总结认为,徽学由于其海量的千年契约文书、2000余种各类谱牒,百余种各类地方志,以及文集、杂记等丰富而翔实的史料,千余种碑刻和万余处地面文化遗存,而使得其在区域史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地位。它使得我们由徽学为中心探索整体史架构内的区域史成为一种可能。

讲座结束后,我院师生与卞利教授进行了在线互动。郑小春教授最后进行了总结发言,认为徽学研究,为从下向上看解读中国问题提供了典型的个案支持。卞利教授的讲座对当前的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了回应,其中论及的理论与方法,对徽学甚至明清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