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历史与社会学院 图书馆)2017年10月27日下午3点,敬文讲坛第八讲(总第101讲)在敬文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剑鸣先生应邀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人民主权与美国民主的形成”的讲座,讲座由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徐彬教授主持,近400名师生倾听了讲座。

李剑鸣先生主要从“主权与人民主权”、“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精英主义的理解”、“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民众主义的理解”、“人民主权的内涵”、“真实与虚构”、“现代民主的形成”几方面对讲座展开叙述。李教授首先从主权理论、人民主权与民主、人民主权的历史轨迹、美国革命中的人民主权几个方面对何谓人民主权进行深入阐释,重点谈到了美国革命中对人民主权存在的共识和分歧,从共识来看,人民主权是革命的核心原则,是新体制合法性的基础,革命一代几乎没人质疑人民主权。但精英主义和民众主义关于人民主权的理解存在分歧,精英主义的理解是权力来自于人民,但掌握在官员手中。人民只是道德意义上的主权者,政府是实际的主权者,而民众主义的理解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始终是主权者。他们把权力委托给代表行使,政府只是人民权力的代理者。然后李教授介绍了精英主义和民众主义对于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的不同理解,精英主义对“人民”概念的理解是作为道德整体的人民和政治行动中的普通民众。而民众主义对“人民”概念的理解是普通民众就是人民,人民与上层权贵始终处于对立状态,他们之间的观点有显著的差距,接下来李教授谈到了人民主权的内涵和真实的民主。李教授从经典主权理论的界定、美国革命者的界定、美国革命时期人民主权理论的发展三个方面对人民主权的内涵展开叙述,然后从人民的实体性和可见性、民众对立宪的参与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真实的民主,讲座最后李教授从民众主义的民主观、精英主义的民主观、现代民主形成的不确定性三个方面对现代民主的形成做了精彩的分析。李教授认为民众主义的民主观是一种依赖于人民并受人民控制的“代表制民主”,是唯一能够保护人民自由和权利的体制;而精英主义的民主观是一种过滤和摆脱民意的“代表制民主”,是最能保证理性决策和合理秩序的体制,而且现代民主形成于竞争性的、不确定的语境,不是只有一种民主观,而是多种相互竞争的民主观。民众和精英的较量、民众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博弈塑造了现代民主的概念,李教授讲座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深入浅出,对美国现代民主的形成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引起在座师生的深思。

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李剑鸣先生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并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及其国外访学的经历,勉励同学们好好珍惜现在的青春时光,多读书,读好书,勤思考。历史与社会学院张士昌老师对讲座做了精彩点评,讲座在阵阵掌声中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