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远论坛 > 正文
第二二四讲暨研究生学术活动月“大先生”讲堂:科举的宋代转折及其历史意义(日本学习院大学 王瑞来教授)

编辑:刘丽 预审:韩家炳 终审:韩家炳发布时间:2025-03-31   点击量:

本网讯(历史学院 文/陈睿峻 图/陈睿峻)3月27日下午,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王瑞来教授应历史学院邀请,于花津校区文典楼B108报告厅作了题为“科举的宋代转折及其历史意义”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历史学院副院长丁修真教授主持,多名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王瑞来教授指出,在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宋代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一转折不仅改变了宋代的政治生态,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科举在宋代的转折发生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这种转折表现为科举规模的扩大和变化、科举制度的严密化以及新型士大夫政治在宋代的确立等几个方面。科举在宋代发生转折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这种转折既是宋初巩固政权的内在需要,又是对宋代“崇文抑武”基本政策的延续,更是对五代以来“崇文”潜流的呼应。

在讨论到宋代科举转折的历史意义这一问题时,王瑞来教授提出,宋代科举转折对宋代政治生态、文化与社会革新、宋元社会转型和跨时空等多方面存在着综合影响。首先,发生了以士大夫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政治生态变化,“道理最大”的道统高于政统格局形成;科举在宋代的转折也推动了文化与社会的革新,推动儒学理学化转型和文化普及;文化普及则推动了士人走向民间,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的同时,促使中国社会由近世向近代变革,社会转型影响深远;转折还有跨时代与跨地域影响,它奠定了千年文官制度的基础,并使儒学成为东亚文化圈的共同精神纽带。另外,王瑞来教授还强调了宋代科举转折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宋代科举的转折不仅是技术性改革,更是中国历史走向近世的关键催化剂。它通过重塑政治权力结构、推动文化转型、扩大社会参与,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文明进程,其遗产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积极提问,问题主要集中在“崇文潜流在武人政治下如何延续、南宋权相历史书写脸谱化”等方面。王瑞来教授根据自身治学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地解答,并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丁修真副院长对王瑞来教授的莅临表示感谢,高度评价本次讲座是一场学术的盛宴。他充分肯定了王瑞来教授提出的“匠人-艺术家”理论,并建议在座的青年学生们既要有着匠人式的基本功,又要有着艺术家式的理论与方法;既要脚踏实地,着眼具体问题,又要视野广阔,站在更高维度上做学术;他勉励青年学生多思考、多动笔,努力形成自己的“研究主线”;最后号召各位青年学生向王瑞来教授学习,珍惜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将本次学术交流的收获运用到自身的学习研究中。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