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远论坛 > 正文
第二一四讲:我的求学经历与中国文化(日本广岛大学 荒見泰史教授)

编辑:刘丽 预审:韩家炳 终审:韩家炳发布时间:2024-09-18   点击量:


本网讯(历史学院 文/张楠 图/姜丰收)2024年9月9日晚19点,国际敦煌学联络委员会干事、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日本广岛大学Distinguished Professor(杰出教授)荒見泰史先生,应邀在我校花津校区文典楼B108报告厅以“我的求学经历与中国文化”为题,带来了“知远论坛”新学期首讲。本次讲座由安徽省徽学会副会长、历史学院院长刘道胜教授主持。日本广岛工业大学桂弘教授、日本广岛大学冯家兴博士、兰州交通大学柴杰老师、安徽工程大学李梅景老师、我院林生海副教授、文学院周正老师等百余名师生参会交流。

讲座伊始,刘道胜教授对荒見泰史教授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赠送了《徽州文书稀俗字词例释》《中国区域文化研究》等著作,荒見教授回赠了《敦煌講唱文學寫本研究》《女性の力から歴史をみる》(女性力量视阈下的历史)等著作。他以流利的汉语开场致谢,首先从自己的求学经历为切入点,介绍了个人求学之路上的四个重要时期。在明星学苑时期,荒見教授认识了两位对他影响至为深远的亲属老师:児玉九十先生与小野田亮正先生。通过分发的辅助资料介绍了早期东洋学研究者(京都学派)之间的学术传承关系,两位先生与中国儒家文化的渊源萌发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此后在东洋大学学习中国哲学文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导师金岡照光先生的推荐下,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公费留学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并攻读博士学位。在复旦时期,他常常利用假期进行考察调研,因为语言不通,同门和导师陈允吉先生对他的学习生活十分照顾,结下了深厚的同窗与师生情谊。他的博士论文《敦煌变文写本的研究》曾被推荐为第五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候选。博士毕业后,继续在中国浙江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教授张涌泉先生对他的学风改变极大。长期的跨文化学习与田野调查经历奠定了他兼收并蓄的治学风格。最后,荒見教授以自己所从事的敦煌学为例,通过诸如“什么是敦煌学?”“敦煌学是否是文献学?”“怎样与敦煌学结合?”等问题,深入浅出地向大家介绍了博大的敦煌文化。

讲座最后,刘道胜教授指出学术不是闭门造车,可以把学习与生活趣味相结合,让学术文化更生动地表达出来建议同学们志存高远,注意他山之石,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特色,相互交流借鉴,博采众长。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系列讲座首场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