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远论坛 > 正文
第一四八讲:古籍纸背文书的整理与明代黄册文献的发现(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孙继民研究员)

编辑:刘丽 预审:韩家炳 终审:韩家炳发布时间:2022-06-06   点击量:


本网讯(历史学院 钱久隆)2022年5月31日下午15时,河北社科院研究员,武汉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继民先生,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古籍纸背文书的整理与明代黄册文献的发现”的线上讲座。讲座由历史学院院长刘道胜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古籍纸背文书的整理以及明代黄册文献的发现与概况。孙先生在报告中介绍纸背文书的概念与内涵,指出纸背文书即宋元明清时期,利用官府废弃的公文档册、账簿及私人书籍等写本纸背刷印的古籍,着重强调纸背文书具有“正面为古籍刻本内容,背面为原始文献内容”的双重价值,弥足珍贵。孙先生接着对纸背文书的分类、研究阶段进行详尽的阐述,指出纸背文书的概念具有古籍、公文纸、纸背和文献四大核心内涵,其分类有内文纸背文献、封皮裱纸文献、拓本裱纸文献和内文衬纸文献四种外延,而学界对纸背文书的研究,则经历了“版本目录文献学”“史学资料”“历史文献学”三种不同视角的变化,认为纸背文书现已成为历史文献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与新的分支。接着孙先生向大家展示目前整理的大量纸背文书,这些文书源自不同的古籍,内容丰富,记载清晰,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随后,孙继民先生又向大家分享了由古籍公文纸背发现的明代黄册文献,含上海图书馆藏《后汉书》《魏书》及四川图书馆藏《魏书》纸背的明洪武三年处州府小黄册,指出这批小黄册记载册首、轮流图等稀少的重要内容,具有极高的文献史料价值。随后又展示上海图书馆藏《乐府诗集》《赵元哲诗集》等古籍纸背所见的明代赋役黄册,指出这些黄册源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其中包含目前仅见带有朱印的黄册,价值非凡。最后,孙教授特别提到福建赋役黄册,指出该黄册同时使用“里”与“图”这两种区划名称,是该类型赋役黄册的一大特点。

讲座吸引了校内外百余名教师、学生聆听,包括海外留学生亦参与其中。讲座结束后,孙继民先生先与历史学院郑小春教授就“小黄册与户贴制度有何联系,对后世黄册制度的继承发展有何影响?”的问题展开交流。随后又对与会同学提出“如何认识古文书与古文献等不同的概念”“官刻纸背文书所载内容的真实性”等问题一一作答。最后,朱德军教授总结报告,并代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体师生感谢孙继民先生的精彩讲座。

通过此次讲座,大家获益良多,对纸背文书的文献价值,尤其是小黄册等赋役黄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精彩的讲座内容与互动交流更开拓了大家的视野,为后续的学术研究充实了知识,提供了新的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