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晚上19:30—21:30,历史学专业“花津河畔谈历史”第二讲邀请我院康健副研究员带来《徽州建筑艺术漫谈》的主题报告,历史学专业主任丁修真主持,2019级历史学本科生生170余人,古代史教研室部分教师聆听了报告。
康健副研究员本科、硕士就读于本院历史学专业,博士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致力于明清社会经济史和徽学研究。此次讲座,是其对长年奔走于徽州地方所见所闻的一次分享。讲座首先从徽州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环境谈起,指出徽州建筑是在徽州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的。山谷崎岖,群山环抱,层峦叠嶂,河网密布,风景秀丽等自然地理环境为徽州村落布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是徽州建筑形态的重要外在因素,而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和徽商的艺术赞助则是孕育出别具一格的徽州建筑风格的最为关键原因。然后,康健副研究员从民居、祠堂、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牌坊、桥梁、古塔和徽派盆景等七个方面,具体讲述各种徽州建筑的类型、风格、传承发展和艺术特色。
在讲座中,康健副研究员结合自身十几年来到徽州各地考察的经历,围绕黟县宏村、西递,绩溪龙川、上庄,歙县呈坎、唐模、北岸,祁门汪村、奇岭、渚口、雷湖等村落的古建筑,以200多张亲自拍摄的照片为基本素材,详细讲述徽州民居、祠堂、徽州三雕、桥梁等徽州建筑的技术工艺、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徽州建筑中蕴含儒家文化理念是本次讲座的重点。儒家文化内涵主要通过徽州建筑中各种图案、造型等形式表现出来。徽州建筑以丰富的艺术语言、精湛的工艺诠释了儒家的经典,充分展现了儒家文化的世俗世界。例如,徽州木雕作品表达儒家正统思想和他们的理想憧憬等情感世界时,常常运用隐喻手法,隐喻种类多种多样,有的以物喻意,如石榴表示“多子”,仙桃表示长寿等。有的用谐音比喻,如莲和笙表示“连生”,蜂窝和猴子表示“封侯”。还有用两件以上的物件动态组合成一个熟悉的成语,如蝙蝠前面叼一串铜钱喻“福在眼前”,麒麟抬头看喜鹊喻“抬头见喜”。这样的艺术处理在徽州木雕中到处可见。再如,绩溪上庄的胡适故居是清代建筑,前后两进厅室的门壁上刻有10幅“兰花图”,平板凹刻,还题又“兰为王者冠,不与众草伍”的诗句。这幅民居的雕刻突出主人清雅脱俗的君子、儒者之风,对居家主人的人文性情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曾写有《兰花草》的白话诗,成为人们所耳熟能详的新体诗。胡适先生的君子风度、儒雅气质,正是对兰花高雅、淡泊、贤德等品格的最佳诠释。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与康健副研究员就徽州女祠、徽州三雕、徽州文化旅游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交流。这次讲座以最易引入眼帘的徽州建筑主题,使得广大同学从视觉观感上认识和了解徽州建筑、徽州文化内涵,引发了他们对徽州的向往,激发了他们渴望结缘徽州的热情,也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