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韩家炳老师参加第二届中国公众(公共)史学高校师资培训班

发布时间:2015-08-28   点击量:

2015710-22日,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史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公众(公共)史学高校师资培训班在重庆大学A区文字斋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20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我院世界史教研室韩家炳老师作为正式学员之一参加了学习并圆满完成了任务。

公众(公共)历史学是一门新的史学分支学科,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于美国一些大学,如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等。公共史学的出现与当时美国的“就业危机”密切相关。为了解决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危机,一些历史学家开始了公共史学教育的艰难探索。自其诞生时起便注重的史学的实用性,以基础历史学研究为依托,通过公共史学人才的培养,将历史学方法运用于诸多公共与私人领域,如政府与企业政策、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及历史解释、会展与商务、信息搜集与管理、媒体与影视、社区及家族历史、公共历史教育等,从而达到服务于社会和大众之目标。时至今日,美国已经有近100 所高校设立了公共历史学课程,其中60 多所颁发公共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受其影响,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一些大学亦开始设此类专业。经过30年的发展,公共史学已经在美国取得全面丰收。

 第二届公众(公共)史学高校师资培训班由来自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公众史学项目负责人、美国公众史学委员会前任主席(1989-1990Theodore Karamanski教授、印第安纳-普渡大学公众史学项目负责人、美国公众史学委员会前任主席(1993-1994Philip Scarpino教授、南卡罗来纳大学公众史学项目负责人Allison Marsh教授和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王希教授等担纲主讲。2周培训时间共有12次主题讲座,8次实地考察,2个历史工作坊,7次项目交流与研讨。涉及到公众史学的主要理论、实践、教学方法及课程设计,包括公众史学与城市环境、历史、景观、建筑、规划、媒体、文化遗产、博物馆、档案馆等板块,旨在为中国高校提供合格的师资,以满足公众史学的教学需求和学科建设,推动公众史学的学科发展及国际合作。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实际操作的公共历史学人才,使其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而且培养重心转向了解如何使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强调知识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美国公众(公共)史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历史学专业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对历史学科人才培养进行“分流”,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能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其他领域实际问题的应用性人才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