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历史学院 康健)2023年1月16日,由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中国史学会历史地理研究会协办的“徽州历史地理与区域社会研究”学术研讨会以腾讯会议线上方式顺利举办,来自日本熊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的9位学者应邀参加本次学术会议。
上午8:50,首先由复旦大学王振忠教授作关于本次会议的主旨说明,随后开始学术研讨。上午有两场学术报告,分别由南开大学卞利教授和清华大学阿风教授主持,共有6位学者发言。
清华大学阿风教授《清初江南分省考——以徽州文书为中心》,运用安徽、江苏等地的官文书,探讨当时分省过程中的一些细部问题,有力地回应江南分省等制度和行政的详细脉络和历程。复旦大学王振忠教授《明清黄河三角洲环境变迁与苏北新安镇的盛衰递嬗》,从历史地理、区域史和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利用文集、方志、民间文书等多种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明清时期苏北环境变迁与新安镇兴衰的历史脉络和演化实态进行细致考察。南开大学卞利教授《论明清时期帝制农商社会的经济结构与四民观变革——以徽州地区为中心》,深入地梳理了由明至清徽州从静态小农社会向流动而多元的社会之变迁历程,指出明清徽州社会不是传统的帝制农业社会,而是逐步发展成为帝制农商社会,有力地回应了“帝制农商社会”这一理论问题。
日本熊本大学伊藤正彦教授《江南乡村社会的原型》,指出“唐宋变革”以来江南乡村社会发展的趋势,并非阶层分化,而是在朝着“均小化”的方向发展。上海交通大学章毅副教授《晚清徽州茶商的贸易扩展和路线转移:五种泰昌发介号〈淳庄誊清账〉的比较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收藏的晚清歙县茶商吴炽甫家族的五种泰昌发介号《淳庄誊清账》为核心资料,对这些账簿的内容结构、茶货采购与贸易扩展、“税脚”与贸易路线的转移等进行综合考察。暨南大学黄忠鑫副教授《明代徽州社会中鱼鳞册图文信息转化与更新》,以徽州文书为中心,运用典籍文献与文书资料参互实证,讨论明代鱼鳞图册制度、册籍信息,特别是册籍民间化、私册化问题。
刘道胜教授《清代图甲户籍个案考论——以清代祁门县二十二都二图四甲王鼎盛户为中心》,试图呈现清代图甲户籍在村族社会的实际运作和现实功能,对于“活的制度史”、基层治理等领域的深入研究颇有裨益。郑小春教授《清代徽属棚民定例的制定与实施——基于嘉庆十七年休宁县土棚之讼的考察》,详细考察徽属棚民定例在地方上的具体运作实态,对国家法律的表达与实践之间的悖离关系进行有益的探讨。康健副研究员《祁门红茶源流考——基于全球视野的考察》,以官方档案、民间文献和近代报刊为核心资料,从全球视野对祁门红茶诞生的国际背景、创制时间与早期贸易进行综合考察。
本次会议由历史学院院长刘道胜教授作学术总结。他认为参会学者提交的论文主题集中,内容丰富,涉及多学科交叉研究,新材料特别是民间历史文献发掘与利用是一大特色,很多文章都将制度史研究、个案研究放到大历史脉络和长时段进行考察,充分体现出“以小见大”的学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