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研究生志愿队赴滨江书苑开展简明历史小课堂活动第四十三讲

编辑:吕永鑫 预审:宫超 终审:宫超发布时间:2025-06-27   点击量:

本网讯(历史学院 文/袁文慧 图/周然 郑宝怡)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担当文化弘扬使命。6月21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青研有为”志愿队走进滨江书院,开展了简明历史小课堂活动第四十三讲。本课堂主题为“延安:地理·生态·精神三重奏”,旨在为听众介绍延安的革命历史和现代绿色发展。课堂由“青研有为”志愿队队员、2024级世界史党员杨悦进行授课。

活动伊始,杨悦以延安独特的自然地理开篇。她结合PPT生动阐释了延安沟壑梁峁的地貌特点,母亲河——黄河作为“天然省界”奔腾而过,塑造了世界奇观乾坤湾与壶口瀑布;从传统历史入手,杨悦介绍了“华夏第一陵”黄帝陵跨越数千年的祭祀传统,揭示了延安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的深厚底蕴。杨悦还邀请小朋友们进行课堂互动,请小朋友说说自己了解的黄帝。随后,杨悦又剖析了窑洞的居住功能,指出窑洞作为黄土高原的智慧结晶,其“冬暖夏凉”的生态特性与如今的建造转型,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其次,杨悦聚焦延安从“黄”到“绿”的生态蝶变。她详细介绍了延安自1999年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的卓越成就,以“修建1.38万座淤地坝、拦截泥沙21亿吨的数据”,让听众深刻感受到延安人民再造秀美山川的决心与力量。播放了壶口瀑布又“黄”变“清”的视频对比,昔日的黄土高原已蜕变为全球最大连片优质苹果基地,洛川果农因苹果致富的故事,以及市花山丹丹所象征的热情与希望,都成为这片土地绿色新生的最佳注脚。

最后,宣讲的核心落在了延安作为“新中国摇篮”的红色篇章上。杨悦深情回顾了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的峥嵘岁月,毛泽东同志称“陕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验区”。她为小朋友们介绍了延安精神的四大核心内涵,“三三制”民主政权的创新实践、人民监督机制的探索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的早期典范,都让听众深刻体会到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民主光辉与制度智慧。安塞腰鼓的豪迈、延安剪纸的精巧、陕北说书的韵味,这些承载着红色基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让延安精神在艺术表达中更加鲜活立体。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听众沉浸于延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磅礴的精神力量中。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跨越地域的精神洗礼,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学子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养分,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让红色基因在江淮大地绽放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