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举行2025年世界史硕博学习经验分享会

编辑:吕永鑫 预审:韩家炳 终审:韩家炳发布时间:2025-06-17   点击量:

本网讯(历史学院 谢欢欢)2025年6月12日晚,历史学院在文典楼B416开展2025年世界史硕博学习经验分享会。分享会由世界史硕士学位点负责人白春晓教授主持,研究生辅导员吕永鑫、学院世界史专业本硕数十名学生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学术成长、博士申请的宝贵经验。

白春晓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旨在为有志于在史学研究深耕的同学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经验。随后,他向在场同学隆重介绍了四位的主讲嘉宾,正式开启这场知识的盛宴。

分享环节中,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姣山湖中学教师毕国栋首先深情回顾了在历史学院读研的三年时光,言语间满是对母校和导师悉心栽培的感激之情。毕国栋以自己的论文为实例,深入浅出地剖析论文结构设计的要点,还无私分享了诸多实用的世界史英文网站资源。他强调,科研是一场漫长的征程,犯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不必因此焦虑。读研的核心在于明晰人生方向,保持知足常乐、沉着冷静的心态至关重要。他鼓励同学们热爱生活,秉持人文主义精神,珍惜当下的人和时光,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紧接着,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杜常生,围绕论文写作与读博期间心得体会展开分享。他从期刊论文的选题确定、题目拟定,到摘要、关键词、引言撰写,再到语言表达、注释及文献规范标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讲解。同时,他深入分析了提高期刊论文投稿命中率的关键要素,包括选题的创新性和形式的规范性。对于学位论文写作,杜常生强调要明确主题,强化问题意识,精心构思写作思路,扎实做好史料收集工作,建议坚持手写,将想法与史料巧妙串联,构建起严谨的学术论述体系。

之后,历史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陶玉山则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硕士三年的科研经验。他以学位论文写作为切入点,指出确定选题时,要将个人兴趣与导师建议相结合,遵循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此外,做好史料摘抄整理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他感慨道,史学研究犹如永无止境的远航,激励同学们在这片知识海洋中不断探索前行。

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子隆则着重分享了申博经验。他以自身在社会思想史领域的研究兴趣为脉络,讲述了硕士期间广泛阅读哲学和思想史著作的经历。凭借扎实的学术积累,他不仅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詹姆斯・斯图亚特经济思想研究》,还发表了《詹姆斯・斯图亚特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论早期阿尔都塞的历史哲学难题——以“起源”与“循环”为线索的文本学解读》两篇高质量期刊论文。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同学们纷纷就论文写作、学术研究方法、申博准备等遇到的实际问题踊跃提问。四位主讲人结合自身丰富经验,耐心解答,为同学们拨开学术迷雾,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建议。

最后,白春晓作总结发言。他鼓励同学们认真借鉴学长们的学习经验,期望此次分享会能切实提升大家的学术能力,拓宽学术视野。最后,他衷心祝愿各位同学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一帆风顺,前程似锦。此次世界史硕博学习经验分享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