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胜

编辑:网站建设管理员 预审:刘道胜 终审:刘道胜发布时间:2021-04-06   点击量:


刘道胜  安徽怀宁人,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导。兼任学院院长、校博物馆馆长。获批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第五批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获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安徽省史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徽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古籍丛书编委会委员、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区域社会史、徽学的教学与研究。


研究领域  1. 方志、家谱、民间文书的整理与研究;2. 徽州宗族社会史研究;3. 区域经济史与乡村社会史研究;4. 民间契约与法律社会史研究等。先后出版和发表论著70余篇(部)。


主讲本科生课程

中国古代史、历史文选、史学论文写作、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徽学概论


主讲研究生课程

历史文献学、民间文书与地方社会研究、中国传统方志研究、史料与史学、社会史研究专题


主持科研课题

民间文献视阈下的明清户籍与徽州社会研究(24AZS008),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研)

明清官府行政与徽州基层乡治研究(项目批号:24VLS00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问题专项子课题(在研)

民间文献与明清徽州乡村治理研究(18AZS01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结项)

民间文书与地方社会研究(08CZS005),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结项)

近代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变迁和转型研究(16JJD77000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结项)

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gxbjZD2021003)

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0-031)

六百年徽商资料整理与研究(13&ZD08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结项

民间文献与徽州社会研究(200902202),第二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结项)

明清徽州契约关系与民间秩序研究(07SFB3006),司法部“全国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结项)

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20080430608),第4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结项)

徽州方志研究(教社政函[2006]36号),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结项)

明清徽州会社资料选辑(0905),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直接资助项目

<茗州吴氏家记>整理》(皖教秘科〔201221号),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

“房”与传统徽州宗族社会((sk2012A14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2012年招标项目

徽州方志与徽州地方社会(省教育厅教社政函【20081),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

《中国古代史》(上)课件编写和制作,安徽师大教材建设基金项目

明清徽州民间契约关系的维系(2006xzx04),安徽师大专项资助项目

明清徽州宗族文书研究(2008xcb08),安徽师范大学出版基金

契约关系与徽州社会(2007sk111zd),安徽省教育厅青年资助项目


主持教研项目

主持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古代史》(2013年)。

主持安徽省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中国史团队建设”(2013年)。

主持安徽省振兴计划重大教改项目——历史学核心课程微课建设(2015年)。

主持安徽省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中国通史MOOC建设(2015年)。


参与科研项目

明清以来徽州会馆、商业书文献整理与研究(14ZDB03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千年徽州家谱与社会变迁研究(11&ZD09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清代徽商资料丛编(200510121003003),国家清史研究项目(结项)

明清徽州宗族会社研究(08JJD770110),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结项)

明清徽州文书俗字、俗词、俗语考释(12YJC870016),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结项)

《寄园寄所寄》校注(0504),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重点项目(结项)

芜湖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芜湖市委托项目(结项)

芜湖传统农产品名录,芜湖市委托项目(结项)

人文马鞍山丛书编纂,马鞍山市委托项目(结项)


著作成果

《千年徽州文书集萃》,十卷本,(合作主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

《行走于黄山白岳之间》(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

《安徽历史大事典》(主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民间历史文献与明清徽州社会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徽州文书稀俗字词例释》(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徽州契约》(独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版

◎ 《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第二辑(主编),上海:中西书局2019年版、2020年版

《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第一辑(主编),上海:中西书局2019年版

《徽州方志研究》(独著),黄山书社2010年版

《明清徽州宗族文书研究》(独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李自成小传》独著,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版

<寄园寄所寄>点校》(合著,2/2),黄山书社2008年版

《中国历史上的职业与社会》(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安徽师范大学馆藏徽州千年契约文书集萃》(副主编10卷本),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徽学概论》(参撰),安徽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徽州文化史》(参撰),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马鞍山文化古韵》(统稿并参撰),黄山书社2014年版

《国史中的芜湖》(参撰),黄山书社2012年版

《芜湖商业史话》(参撰),黄山书社2012年版

《安徽通史(明代卷)》(参撰),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魅力安徽》(参撰),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历史教学论》(参撰),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参撰),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外文明史》(参撰),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中华典故丛书·智慧篇》(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以德治国——历代先贤启示录》(参撰),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论文成果

《“通庠之变”:生员群体与清初基层行政》《江海学刊》2024年第4期

《清初徽州基层行政与官绅关系》《学术月刊》2023年第7期

《洪武四年绩溪城市儒户葛善户帖研究,《历史档案》2021年第2期

《照丁粮朋贴、置产立会与明清徽州图甲职役的津贴》,《安徽史学》2021年第3期

《徽州方志中的人物志书写刍议》,《史学史研究》2020年第2期

《清代徽州基层社会的里书》,《中国经济史研究》2020年第6期

《明清徽州赋役征收中的图甲自催与图差追比》,《史林》2020年第6期

《乡约与清代徽州基层社会治理》,《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年第3期

《明清徽州赋役户籍及基层职役的“朋名”》,《安徽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清代民间合会纠纷及应对》,《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

《明清徽州乡村文会与地方社会》,《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018年第1期全文转载

《清至民国时期徽州钱会利率及运作机制考述》,《安徽史学》2017年第4期

《清代图甲户籍与村落社会》,《学术月刊》2017年第5期

《民间习俗与契约信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新华文摘》(网刊版)2017年第19期转载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年第5期摘转

中国社会学科网(http://indi.cssn.cn/kxk/hx/,2018年4月27日)全文转载

《<明清以来徽州信仰与民众日常生活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年第4期

《清末保甲编制与村族治理》,《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2期转载

《晚清祁门县保甲设置与村落社会》,《安徽大学学报》2014年第4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5期转载

《明清徽州民间资产生息与经济互助》,《史学月刊》2013年第12期

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古代史”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网·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文物网·学术动态”等全文转载

《明代珍稀族谱<程典>考论》,《历史档案》2012年第4

《明清徽州分家阄书与民间继承关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

《众存产业与明清徽州宗族社会》,《安徽史学》2010年第4

《清代基层社会的地保》,《中国农史》2009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古代史”全文转载

《明清徽州合同契约与民间合约关系》,《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第1

《公匣制度与明清徽州民间文书的保存》,《图书馆杂志》2009年第1

《明清徽州的都保与保甲》,《历史地理》2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明清徽州的民间调处及其演变》,《安徽师大学报》2008年第4

《明清徽州宗族的“分房”与“轮房”》,《安徽史学》2008年第1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8期摘转

《明清徽州宗族的“公匣”制度》,《中国农史》2008年第1

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网·清代社会史研究”全文转载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7年第2

《明清徽州民间契约秩序的维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

《明代祁门康氏文书研究》,《明史研究》(第九辑)黄山书社2005

《论清代徽州方志的编纂成就》,《中国地方志》2005年第7

《正统化的学术活动与地方性的知识积累》,《历史档案》2005年第4

《论传统方志编纂与官方主流学术的统一》,《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

《明代徽州方志述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入清源约出晓起约叙记》整理,载《中国区域文化》第1辑,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年

《明清徽州的民间捐输:兼论方志“义行”书写》,《徽学》(第12辑),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回顾与前瞻:20世纪以来的徽州文书研究》——《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第2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

《宣城市县方志考录》——《宣城市地方历史文化》2015年第3

《徽州文书稀见类型与稀俗字词例释》——《黄山学院学报》2015年第1

《宋代以降中国民间文书的发掘与整理》——《徽学》(第8卷)黄山书社2014

《中国传统民间契约的信用保障》——《探寻清水江文明的踪迹:清水江文书与中国地方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巴蜀书社2014

《明清徽州民间资产生息现象的社会背景》——《历史教学(高校版)》2014年第4

《城市文化精神的延伸与升华:关于打造芜湖先进文化优势的思考》——《皖江文化与区域创新》,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罗愿与<新安志>》——《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第6

《清代徽州方志的编纂特点》——《徽学》(第三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论<寄园寄所寄>的编纂特点与文献价值》——《古籍研究》2004(卷上)

《论徽州方志的文献价值》——《芜湖师专学报》2004年第4

《秦朝史事辨》——《芜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

《明清桐城文化述评》——《芜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第2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芜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第3


所获奖励(称号)

2021年获安徽省省级“高水平导师”

◎ “一体四翼”“四个结合”“一专多能”:近四十年徽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实践路径,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参与,证书号:2022jxdgjY069-4)

◎ “三位一体”:构建新时代历史学实践育人体系,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证书号:2019jxcg122-2)

《徽州文书稀俗字词例释》,获安徽省2020年质量工程“一流教材(研究生)”(2020yjsyljc067)

“三位一体:构建新时代历史学实践育人体系”,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

安徽省社科联普及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

安徽省领军骨干人才“特聘教授”(2019年)

获2019年校级科研年度人物

《徽州契约》,获2019年度安徽省社科普及优秀读物(著作类,2019年)

《照丁粮朋贴、置产立会与明清徽州图甲职役的津贴》,获安徽省社科联年度“三项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2019年)

◎ 《徽州文书稀俗字词例释》,获2022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徽州方志研究》,2014年获安徽省社科文艺出版奖二等奖(著作类)

《明清徽州宗族文书研究》,获2007-2008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成果奖(著作类)

<寄园寄所寄>点校》,获2009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

2009年入选第7批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15年入选第5批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2011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二等奖






上一条:吴晓萍
下一条:梁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