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张学敏)中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者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社工的存在有效的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索芜湖市目前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7月13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赴芜湖探索社区社会组织调研团队与芜湖市新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方飞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本次访谈持续一个多小时,方老师就几个方面对团队队员展开了介绍。

负责人方飞耐心解答队员疑问
星星的孩子,并不遥远
有这样一群儿童,我们称他们为“星星的孩子”。在医学上他们被称为自闭症儿童。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可爱,有清澈的目光,却极少关注别人;有灵敏的听力,却听不懂妈妈亲切的呼唤……他们仿佛来自另一个星球,与我们彼此相近,却彼此相隔。《来自星星的你》大热的同时,把孤独症的孩子推到了大众的面前。
每一个星星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沉重的家庭。据调查员了解,中国自闭症人群数量超过千万,12岁以下儿童约占200万。面对“孤独症”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背后的家庭更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新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方飞,带领社工承接了“星星有你”家属支援项目,通过“融合活动”与志愿者的结合构建互助性支持网络,运用同伴支持理论,进一步激发“星星”潜能的潜能和活动的参与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升其幸福感。

“星星有你”活动现场照片
邂逅“社工”,美好的相遇
负责人方飞表示“社工是一个比较朝阳的产业。但是社会对社工的了解并不多,导致社工成了一个比较尴尬的群体。薪资低,留不住人才,是目前大多数社工机构需要解决的问题。社工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人少之又少。”“我当初的高考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也正是这个原因,最后被社工这个冷门专业录取了。毕业后了解到那边沿海地区的社工机构发展前景不错,就在深圳从事了三年的社工工作。”也正是这三年,方老师接触到深圳那边先进的管理理念,重新点燃了他对社工行业的信心。恰逢2014年芜湖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方老师抓住了这个机遇,
在芜湖创办了“新希望社会服务工作中心”在政府的政策指引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芜湖少有的5A级社工组织。

负责人方飞向队员介绍机构相关情况
志愿服务中成长
负责人方飞表示道:“志愿者是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新希望’一直以来致力于培育民间的志愿者骨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的青年志愿者。”队员何欣结合志愿服务经历表示:“曾经有机会参加过‘星星有你’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前期的培训,提前掌握一些技能,在后面参加活动的时候,轻松了很多。”社会需要志愿者,但是社会更需要能够真正去做一些事情的志愿者。
负责人方飞提到,虽然目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积极的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但是光有一腔热情是完全不够的。很多志愿对工作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多数情况下仅停留在了表层。一次次的往福利院跑,不光是为了献爱心,而是更多的想通过尽可能多的陪伴,和他们有更紧密的联系。只有孩子们从内心把志愿者当成朋友,敞开心扉,志愿者才能够了解并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行为偏差问题等。
自我成长,风雨中前行
在访谈中,调查员了解到:目前政府为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给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同时给处于初创期的社会组织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所。在国家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背景下,具体落实到每个省市,但是仍旧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正是许多社工面临的问题,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新希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提到这里方老师感慨万千,“年轻嘛,就是要有一股冲劲。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此外,负责人方飞与前几位访谈的社工机构负责人最大的不同是,除了策划开展各种社会服务项目,他还致力于将社会工作学科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安徽师大的老师合作进一步拓展在学术方面的研究。
“我们也只是学生,能为社会做的东西很少很少,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还是有所差距。这系列的访谈活动,就是想让我们在实践中能够得到历练。”队长曹艺芝介绍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社会工作者,一颗奉献自我的爱心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做事。这是本次访谈对团队人员来说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