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13级历史学 叶 枫)“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博物馆”是2015年5月18日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喜迎此佳节的到来,校博物馆将5月12日至1日作为校博物馆“开放接待周”。借文博之名,宣青春正能量。借此契机,在辅导员老师的提议和指导下,2013级历史学“赴安徽省四市博物馆发展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牵头开展了“三位一体”的纪念活动。国际博物馆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实地参观,心系文博
2015年5月17日上午,13历史学同学自发前往参观校博物馆,在卢建英老师的带领下,先后欣赏了“中国古代通史陈列”和新增的“明清古典家具精品展”两个基本陈列,藏品种类丰富,包括青铜器、陶瓷器、雕漆器、玉石器以及古字画等多个门类,其中陶瓷最具特色。近期新增馆藏文物“繁昌窑瓷器”造型别致,胎质细腻,更是融合了南北方制瓷工艺,让我们着实大饱眼福,展示了安徽、芜湖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有同学欲拍照留存,细细品味这“皖风诗韵”,工作人员则根据我校《博物馆管理条例》劝说同学们此处不易拍照,同学们听罢也欣欣然答应,表示会文明守纪,自觉遵守博物馆秩序。
理论宣讲,情动学子
5月18日上午,王稼祥纪念馆讲解员许桐同学利用课间时间,开展了“国际博物馆日”宣讲活动,向大家介绍了国际博物馆日的由来和我校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并结合最新博物馆学界研究成果,向班级同学讲述我国博物馆和安徽省博物的发展现状,呼吁大家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号召,走进校博物馆,探索一件件精美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传递青春正能量。
圆桌会议,畅谈心得
5月18日晚上7点,许桐、杜曼秋、汪兆琪等12名同学相约教室,写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相互畅谈,各抒己见,交流氛围融洽。大家都表达了自己对馆藏文物的喜爱,为学校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和展出文物质量点赞,更有同学坦率的表露自己理想中的职业规划——成为一名出色的博物馆工作者。随后,大家对如今博物馆管理缺失和游客保护文物意识不足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最后,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机会能走进博物馆、校史馆、古籍阅览室,感受传统文化的美丽。
历史悠悠,岁月默默。通过此次“世界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艺术,学习了博物馆的知识,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同时,增添了一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同学们举手投足,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献出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