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陈大鹏 刘奇琴)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七天,为了探求古徽州地区传统职业教育的古今变化,我们的第五站和第六站分别来到了黄山学院和荷花池小学。骄阳似火,炙热了年轻的心,带着这份热情,我们义无反顾的出发了。
一纸文书,传承教育情怀
黄山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78年的安徽劳动大学徽州师范专科班,2002年学院名更改为黄山学院,并沿用至今。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座很年轻的普通综合性大学。但是,由于黄山学院位于黄山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促使它得以接受徽风皖韵的洗礼。据黄山学院冯剑辉老师向我们介绍,黄山学院的图书馆馆藏徽州文书80000余份,徽州地方志、谱牒、地方古籍等6000余种。这些珍贵的资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冯老师还说道,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上还是应该采用原汁原味的传承,某些创新性传承其实就是对非遗的破坏。同时,他也表示,民间百姓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仅是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一旦人们不需要依靠这门手工艺来维持生活,那么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便会面临毁灭性的破坏。因此,传承并非是件简单的事情。
一抹书香,彰显育人本色
“平安、礼仪、书香、活力”,我们来到荷花池小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荷花池小学的八字校风标语。尽管学校已经放暑假,但队员们还是有幸见到了学校的老校长和值班的王老师。老校长向我们介绍到:学校有一个徽剧班,办学已有5年之久。徽剧班的组成由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上课时间为星期三和星期五下午,教师徽剧班的老艺人来教学,办学成果较好,曾有好几个作品参加过市级甚至省级的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
当谈到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传统技艺的传承时,王老师对我们讲述到:城市中的学生学技术的较少,宁愿选择一些现代艺术类的学校就学,而农村的学生学技术的较多,所以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主要以农村学生为主。尽管现实需要性很大,但现代社会对技术者认可度低还是较低,技术者社会地位较低,社会认可度较低。尤其是年青人的心态问题,他们往往静不下心来,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再加上职业技术学校更多地去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传统的技艺造成相应的破坏,即产生创造性的破坏。所以传统技艺,甚至传统职业传承状况令人堪忧。
实践出真知,团队成员通过进一步调研访谈,更深一步了解到古徽州地区传统职业发展的现状。尽管我们了解到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传统手工艺,感受到传统职业发展的魅力,但其中有很多现象令人堪忧,传承人的人选质量问题,传统技艺受到现代市场冲击的问题等等,都一一浮现于我们眼前。我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团队一直在努力,认真听取各行各业人士的意见,努力探索发展传统技艺以及传统职业的方法。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在路上,我们在前行,我们一直在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