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活动 > 正文
青春梦·寿县行—赴寿县实践团队在调研中增长知识

发布时间:2016-07-06   点击量:

本网讯(赴寿县古城保护与利用调研团队 唐宇晴)传承中华文明,保护文化古迹,为响应校团委“青春三下乡”的积极号召,并巩固促进历社学子对专业的实践学习,7月4日,团队继续寿县古城保护与利用调研之行。

上午,小雨淅淅沥沥,团队一行人来到了寿县古城北门—靖淮门,拱券上砖制三重檐,石刻横匾上题:圵门,不细看会以为是北门。据当地居民所说,圵(dang),高田之意,和北门靖淮有关,或曰“以土壅之谓土上”。所谓“高田”,即高的处所;“土上”字是有“土”在“上”,土可克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由此可见,城墙对于寿县防洪抗汛的重要性。城外的淮河。淮河以南,是我国真正地理意义上的南方。沿着城墙一路前行,很醒目地可以看到,东涵壁有“崇墉障流”石刻,为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时吴中钱禄曾所题;西涵南壁“金汤巩固”石刻,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时辛庵彭城孙题。坎内壁设有石阶,可拾级而下,外壁围护厚实的堤坡。据当地居民所介绍道,寿县傍依淮淝水系,地势低洼,易受洪涝侵袭。城涵月坎的设置,在古时对于防止敌兵从水道匿进偷袭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对城市水系又起着重要的防水功能。经过多年岁月的洗礼,政府已对多处进行了修葺。

下午两点多,团队来到了寿县古城西门——定湖门,由于当时施工方正在对西门进行修葺,另加上雨一直不停地下着,所以团队就没在此多加停留,但大家还是发现了与其他三门相比,西门城楼高度明显低了很多,后来在向当地群众做问卷访问时才知,在多次维修中,古城门原来的面貌已经有所改变了。

实践绘就美丽青春,行动谱写灿烂年华;在实践中,我们漫步历史轨迹,在行动中,我们了解真实民意;这个暑假,定当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