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王腾蛟 图/肖舞红 胡晨旭)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合合分分,纠缠错杂如同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爱情剧。中苏之间的关系始于国民革命,高潮于五十年代,而造就它的,正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那场波澜壮阔的战争。
早在九一八事件之后,苏联便开始对于东北的东北抗联提供援助,两国也结下深厚的友谊。
1945年8月七日,莫洛托夫向日本大使宣读战书仅二十分钟后,苏联远东方面军高呼着“乌拉”,用欧洲战场上千锤百炼出来的钢铁洪流冲垮了关东军的防线。8月22日,苏联伞兵乘机空降,抢在美军之前赶到旅顺。完成了对日本关东军的彻底包围,同年9月,八路军进入东北接手苏军援助,联合对日作战。并且一同迎来了反法西斯战争最终的胜利,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战斗中,苏联红军以极快的速度打出来辉煌的胜利,但也付出了不小的损失,三万两千余名红军战士阵亡在异国他乡。
1955年,最后一批苏军撤出旅顺港,因为那一年也正好是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十周年。中国政府决定修建中苏友谊纪念塔和胜利塔,以此纪念战争的胜利和中苏两国阵亡的将士。
列宁街的中苏友谊纪念塔。塔以汉白玉、大理石和花岗石建造,高22.2米,分塔基、塔座和塔身三部分。基座呈正方形,边长22米,为双重月台,围以汉白玉栏杆,柱头饰有白云、鸽子和牡丹图案,四周有台阶21级。塔座高 5米,方形,每面宽4.6米,各嵌汉白玉浮雕壁心一块,内容正面为天安门和克里姆林宫,东为鞍钢高炉,西为中苏友谊农场,北为旅顺口胜利塔。塔身为12面立柱形,高12米,以汉白玉雕琢,下端环绕塔身雕有高 1.2米象征中苏人民友谊的群像。塔顶莲瓣上镶嵌玻璃制的中苏友谊徽一面。
胜利塔和前来参观的游客。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10周年而建,于1955年9月3日落成。塔高45米,寓意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塔尖为一颗红五角星,周围有镀金的穗饰,塔身下部,镌刻塔铭。塔的四周是松柏和花坛,在夏季十分美丽。
这两座纪念塔的目的是为纪念中苏两国在战争中的“战友情 ”和对两国未来关系的展望。但戏剧性的是,当这两座塔建成完工之际,中苏关系已是满身裂痕,从那时起的两国论战在十年后变成了刀枪相向的仇敌,直到八十年代后期两国关系才重启破冰之旅。
然而历史之所以为历史,正是因为它那不可更改的属性!中苏两国在六七十年代的敌视和对抗,并不能否定苏联对于中国东北的解放和那个时代两国炽热的革命友谊。
中苏之间,曾经兵戎相见,也曾肝胆相照,错综复杂,套用网友的话,就是“谈不上至交,说路人可惜,勉强算一个旧友”、
记得以前有个小道消息,讲苏共总统戈尔巴乔夫计划1992年访华时曾想参观这两座塔,结果苏联的解体使计划流产。当初和中国并肩作战的战友,倒在了1991年的冬天。
而这两座纪念塔,连带着那段战火纷飞中的友情,却永远留在了两国人民的记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