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澛港中学社会工作实习组 杨草原)倾听家长的心声,做家长的贴心人;洞悉孩子的世界,做孩子的成长导师。为促进家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合力,继7月18日802班教师团队第一次家访了8位同学后,澛港中学班主任周平老师又带领我们安师大历史与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3名实习生于8月18日上午开展了暑期第二次家访活动67。


上午7:30,迎着炎炎烈日,带着满满关爱,周平老师同我们一起,在班级两位学生的指引下深入澛港街道开始了本次家访活动。每到一处,周老师都领着我们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状况,与家长嘘寒问暖,向家长传达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表现,勉励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消除自卑,树立自信,乐观地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
当来到尹燕燕同学家时,该生的奶奶早已在小区楼下等候,见到我们到来,尹燕燕的奶奶热情地说:“这么热的天老师们不辞辛苦地来看望我们家燕燕,太让我们家长感动了!”周老师回应道:“关心学生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简短的两句话顿时拉近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在尹燕燕的家里,周老师与家长聊起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双方的沟通中,家长更多地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综合表现,我们也更深入地掌握了学生目前的学习和心理状态。

学生李楠楠应该是班级家庭经济条件最不好的一位同学,全家五口人常年生活在十几平方的地下室里。在与家长的攀谈中,我们对该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具体困难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周老师及时鼓励她说:“要听妈妈的话,不要让妈妈过多操心。知识改变命运,在家里学习一样不能松懈,争取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李楠楠听后点了点头。据李楠楠妈妈介绍,这已是一年内周老师和他的班级团队第四次来到这位贫困生家庭家访了。


从李楠楠家出来,周老师还带着我们家访了谈艳楠、黄宇和汪蕊雨三名学生。汪蕊雨是班上一位跨“区”上学的同学,家还在三山区漳河边一个偏僻的农村,距离远且交通不便,平时上学都是父母骑摩托车接送。周老师坚持驱车带我们过去。沙石铺成的乡村小道,崎岖不平,不但路窄而且有陡坡,一路的颠簸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做好一件事是多么的不容易,周老师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人民教师对学生的深深关爱,为了学生的成长无私奉献,绝不放弃一丝希望。汪蕊雨和她的妈妈也为周老师的坚持所感动,我们的家访活动也得到了家长和学生们深深的支持,我们也同样获益匪浅。

此次家访活动给我们最大感受是家长们对家访活动的极大欢迎和支持。每到一个家庭,我们都能看到家长一张张热情的笑脸,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和家长进行很好的交流。家长们对周老师带领大学生学校社会工作者前来家访的做法非常感动,纷纷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和班级的安排,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家访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教师和社会工作者的关爱,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在育人工作方面的细致和务实,也让班主任和学校社会工作者更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为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回应初三年级同学的需求和提供更合适的学校社工服务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