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19级公共事业管理 史雨欣 杨美青 苗婕妤)用脚步丈量青春,以足迹诠释真情。7月中旬,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芜湖医疗政策疏离调研团队在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和镜湖区展开了为期5天的线下实地调研。调研地点采用多段抽样的方式进行抽取。在实地调研中,团队累计访问500余人次,共回收有效问卷518份。此次调研意在于探索居民对于现行医疗政策消极利用的情况,以及在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的医疗政策疏离问题。
居民医疗政策疏离感是指居民面对医疗政策时的无意义感、无力感等心理感受,而由疏离感导致的居民医疗政策消极利用、甚至放弃医疗资源即可视为医疗政策疏离行为。由于各种原因,居民的医疗政策疏离表现为不主动缴纳医疗保险、对医疗政策宣讲漠不关心和对医疗政策的实际满意度较低等几个方面。
7月12日,在团队的安全培训、分组分工培训等系列前期准备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即刻出发,前往实践活动的第一个地点——锦坤园社区。但由于调研第一天经验的相对匮乏,初期调研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每日的线下调研过程中,队员们的足迹遍布大街小巷、小区广场,通过与中老年居民的亲切交谈和对周围环境的仔细观察,了解当前政策实际使用情况以及中老年群体的生活情况,收集记录他们的意见和看法,而随着经验的积累,调研收获颇丰。
团队成员在与居民交谈时了解到,大部分居民对现行医疗政策持肯定态度,然而部分居民表示当前的政策仍然无法满足他们的全部医疗需求,报销费用微乎其微,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也有部分居民对政策稍有微辞,这可能是由于宣传的缺失。
调研结果显示,过半居民认为当前医疗政策对家庭医疗需求有帮助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社会医疗需求。但是,医疗政策有效果,却尚未实现“卓有成效”;认同度高,却未能实现“普遍认可”;覆盖率高,却未能提高居民满意度。因此,当前医疗政策并非尽善尽美,政策健全仍需提上日程。根据调研对象反映,医疗政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集中在慢性病医保、异地报销、门诊报销三大块。
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这些特征注定了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与治疗。但与之配套的慢性病医保申请程序复杂,甚至给部分老人带来了医保作用甚微,跑得多、报销少的体验。政策本身是为了保障慢性病患者生活,但落实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除此之外,异地就医报销比例低、手续复杂一直是众多外出务工人员的心结,生病了也很少在当地看病,实在是拖不好再回老家看。异地医保报销的缺位带来相应人群政策获得感缺失,但可喜的是异地报销改革工作在持续推进中,部分区域已经开始试行联动报销。待政策进一步健全后,异地医保报销的困境应该能有所化解。
至于门诊报销,规则就更为复杂,目前政策要求普通门诊报销实现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全覆盖,但购买城乡居民医保以及新农合的居民却尚未完全覆盖。调研中,许多居民反映门诊看病花了几千块都报销不了,不生大病、不住院的就享受不到医保的优惠,让不少居民感到政策实用度不高,从而产生了较强的政策疏离感。
暑期因实践而精彩,个体因团队而强大。烈日之下,穿行于老年人之间的是团队成员们的身影;漫长暑期,因访谈实践而有了意义。一张张板凳,一声声问候,拉近了成员之间的距离,也拉进了团队与中老年人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当代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芜湖市中老年群体所反映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其他相似地区的缩影,而芜湖市医疗政策疏离现象调研团队旨在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研究,助力医疗政策使用效果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