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万琴,湖北应城人,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儿时农村地区条件艰苦,师资不足,两个班一起上课的经历深深影响着万琴,激发了她对教师职业的崇敬与向往,促使她幼年便怀有一个“教师梦”。2016年4月,临近毕业之际,为了圆自己的教师情怀,她坚定地报名参加了特岗教师选拔考核。2016年9月,她进入洞口县又兰镇南冲完全小学,成为一名光荣的特岗教师。在岗三年多时间,她深知作为基层教师肩负的责任,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默默耕耘,在农村教育的这片沃土上,她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一名特岗教师的青春华章。
【心之所向,用情育人】
万琴所带班级有很多留守儿童,父母自小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平时,她不仅向孩子们教授课本知识,还积极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他们,品行一定要端正,要“做一个好人”,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班里一名孩子自幼父母离异,疏于管教,虽性格活泼,但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绩在班级中下游徘徊。在万琴的耐心引导下,这名学生开始踏实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里另一位同学有智力问题,犯病时常大喊大叫,大家都拿他没有办法。而万琴却没有放弃这名学生,用耐心与关爱温暖他,渐渐地,这名学生也能约束自己行为,开始逐渐像正常小朋友一样上课、生活。为了班级学生能拥有更多阅读课外书籍,增加自身阅读量的机会,万琴还在网上申请免费杂志,为同学们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守护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万琴还为留守儿童在外务工的父母建立家长群,和在外务工家长分享孩子成长日常,拉近孩子们与父母的距离。
无论在教学上还是生活中,万琴与同学们相处时总是温柔又耐心,甚至同学们不愿意与家人吐露的心事也会私下找她诉说,这时她总是耐心倾听。久而久之,大家便亲切称她为——“妈妈”。而为收获这份信任与爱戴,她曾竭尽全力付出所有。为了对班里这28个孩子负责,她坚持早上七点半之前到学校。为更好地照看孩子们,她放弃了午休只为更多的陪伴他们。身高一米六八的她在第一年工作后,体重从刚来的110斤迅速降到了90多斤。
【刻苦钻研,潜心执教】
上任第一天,万琴就曾遇到不小的挑战。各地教材版本不同,而她在上课前才拿到教材,留给她备课的时间很短。所幸万琴在本科期间便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师范生技能培训,常利用课余时间旁听师范生课程,课后与师范生一起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以提高教学技能,课外还做兼职家教来熟悉教学过程。正是凭借着在校期间的丰富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她顺利地完成了首次教学任务。
万琴深知,教学是一项融合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刻苦钻研。因此,她总是利用工作间隙积极争取每一个培训和提升自己的机会,经常参加省、国家级教学比赛。没有多媒体设备,但参赛要求录课视频,她就去别的学校借多媒体设备。课后,她常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将自己的心得撰写成教学报告,整理成论文。疫情期间,由于无法到校正常上课,南冲完全小学采用线上教学。万琴又探索提升线上学习质量的方式。她发现,布置作业后再集中在线上讲解答疑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至又兰镇南冲完全小学,加上万琴和另一名同期特岗教师,小学总共只有四名教师。而万琴更被寄予厚望,在刚上任就包班整个四年级,不仅教数学、英语和思修等课,还同时教两个班语文。最多时她每天有六节课,一周三十多节课。面对学校的器重和家长的信任,万琴勇挑重担。作为新手教师,她也曾在教室被气哭过,但依旧坚守在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写春秋。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宝剑锋从磨砺出。大学期间,在万琴的不懈努力下,她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二等奖学金。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二等奖,并获得先进个人称号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得校级一等奖;2014年挑战杯校级二等奖;2015科研论文大赛校级一等奖。荣获2013—2014安徽师范大学“优秀社团干部”;2013年安徽师范大学党校“优秀学员”;历社学院“自强之星”;2014年安徽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她还是2016届校“优秀毕业生”。
执教近四年时间,她发表了多篇优秀教学科研论文。2016年带领学生获得所在学区朗诵比赛二等奖;2017年参加国培,成为优秀学员;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书法比赛,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17、2018连续两年获得备课大赛省级二等奖。
作为教师,最大的惊喜与满足来源于目睹自己的学生不断进步与成长。在万琴悉心指导下,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多次全区抽查中都名列前茅。之前对学习不上心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她引导下,成绩从班级中游跃升到班级前两名。万琴带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其中有的学生成功考入了当地最好的初中,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源,有机会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她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对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帮助更多的孩子,而国家的“特岗计划”给了她这样一个机遇。如今,少年梦想终照进现实。谈及对这段经历的感悟,她说的最多的四个字是,问心无愧。未来,她也将继续留在小学,呵护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用行动践行初心,用坚守完成对青春最火热的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尤其要着力提高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近年来,基层就业大学生一直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们用汗水见证成长,用奉献丈量价值,正是无数代青年的无私奉献促成了祖国的逐步壮大。奔涌吧,后浪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