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历史与社会学院 胡楚清/文 刘俊丽/图)作为历史与社会学院2015年学术报告月和“历史文化街”活动的一部分,5月22日下午,我院知名校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高鑫教授应学院之邀,在花津校区圆形会议中心一楼第三报告厅为我院学子带来一场题为“中国古代史学的三大思维特征”的精彩讲座。在徐彬教授的主持下,学院中国史相关教师及研究生共百余人到场聆听了讲座。
汪教授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思维有自己的特点,这是区别于西方史学的,是具有独一无二的民族性的。他总结中国古代史学思维为以下三点:一、“究天人之际”的整体思维;二、“通古今之变”的通变思维;三、“成一家之言”的创新思维。对于这三点,汪教授分别从理论来源、司马迁的相关思维、历代史学发展中存在的相关思维进行了阐述。他认为“究天人之际”的思想源于《周易》,贯穿于中国史学之中,具体内容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通古今之变”的通变思维源于“六经”,至今仍为当代史学思维之一;“成一家之言”的创新思维同样源于《周易》,至今仍为史学研究者的抱负和理想。


讲座中,汪教授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使用古今史料;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述有关思想;鞭辟入里、富有哲学思辨的分析史家思维;资治当世,启发当代青年学生如何研究历史。汪教授认真回答现场学生的提问,勉励到场的青年学生们注重史学思维和史家责任意识培养。


长达两小时的讲座圆满结束,同学们在聆听学习中加深了对于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受到了极大的启发,意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当注意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注重继承与创新,为成为优秀的史学工作者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