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远论坛 > 正文
第七十九讲:历史书写与历史认识——历史教科书中的“日本史”(北京师范大学 杨宁一教授)

发布时间:2017-10-25   点击量:

    本网讯(历史与社会学院 黄郝萍 杨波)2017年10月20日至21日,由我院主办的“历史教学高端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会在学院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故宫博物院文明古国研究所名誉所长、前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教授,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刘芃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宁一教授受邀为我院师生作专题报告,我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解光云教授主持系列讲座,多位芜湖市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及我院师生聆听了系列报告。


    21日上午“历史教学高端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会的第三场如约而至,杨宁一教授作了《历史书写与历史认识——历史教科书中的“日本史”》的主题报告。杨宁一教授在简单介绍历史书写与历史认识的概念之后,以历史学的目的是“还原真实历史,解释历史真相,即求真求实求解”为切入点正式开始了今天的讲座。杨宁一教授首先提到,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主要来源于历史教科书,因此历史教科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书写对我们国家和民族十分重要。接着分析了在我国初中历史教材中,与日本史有关的内容其实就是中日关系史和世界史中的日本史。杨宁一教授选取了教材中关于日本历史书写一些问题,例如:日本大化改新并不能真正体现古代日本社会特征;戚继光抗倭中有关倭寇的成份和领导者的争议性;甲午战争后的留日高潮;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先生及北京大学和吉野作造先生及东京大学间的友好往来等,启发我们所有的历史书写都是选择的结果,揭示了中学历史教科书书写深度还不够这一问题,提醒在座师生相比于历史书写的表层,更应该看到其内涵。在讲座最后,杨宁一教授对“历史书写必须有真实性”、“历史书写有选择性”、“应注意历史书写是否反映历史事实的全貌”、“历史书写的深度与解读”等问题作了简短而深入的总结。杨宁一教授的讲座以教科书中日本历史的书写为例,为广大师生梳理了历史书写与历史认识之间的关系。内容详实,深入浅出,发人深省,提醒在座师生应该以历史意识、历史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郭小凌教授、刘芃老师、杨宁一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三场精彩的主题报告,参会师生受益匪浅,对历史学、历史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师生对专研学术,投身于历史教学的热情。至此,“历史教学高端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