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远论坛 > 正文
第一八一讲 : 印度或巴拉特:印度人民党领导下的命名政治(安徽师范大学 陶梦诗(Anna Thomas)博士)

发布人:刘丽    编辑:刘丽 发布时间:2023-09-18   点击量:

 

本网讯(历史学院 邵晨)近来印度改换国名之事成为时事热点,为呼应现实,9月15日晚上7点,历史学院印度籍外教陶梦诗(Dr. Anna Thomas)老师在文典楼B座108会议室开展了“印度或巴拉特:印度人民党领导下的命名政治”的学术讲座。世界史学位点点长白春晓教授和巴基斯坦研究院团队成员参与讲座,外国语学院两江中心多位师生也前来听讲。

陶老师的讲座条理清晰。她首先从这两个争论起源谈起,指出印度(India)是殖民历史背景下广泛使用的国名,而巴拉特(Bharat)的起源来自于印度古代典籍《梨俱吠陀》,印度教徒认为这是印度种族祖先的名字。两个名字的第一次争论出现于1947年,结果是保留了印度作为国名,巴拉特作为文化精神的象征。现代印度立国宪法中规定“印度,即巴拉特。”就印度本土而言,印度人在英语交流中使用印度,而几乎所有地方语言中都使用巴拉特。

随后,陶老师明确指出这次印度人民党的改名政治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选举策略。2014年上台以来,印度人民党持续推行一系列印度民族主义和“去殖民化”政策。政府给出了更名的表面原因,作为摆脱殖民后遗症并恢复对印度传统和自豪感的一种方式。在面对2024年大选时,印度人民党不能直接通过印度教这个宗教来赢得选举,更为了规避应对东北问题不力所带来的民意走低困局,于是尝试通过更改国名来获得更多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支持。这实际上是一种二元对立的选举策略。最后,陶老师认为印度和巴拉特都代表着印度的多元化,“印度的本质很深”,印度和巴拉特两个名字应该共存。

陶老师的讲座展现了其作为一名印度人对于此次莫迪政府改换国名台前幕后的深刻思考,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兴趣,多位师生积极发问,其中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娄娜博士也踊跃参与互动,陶老师一一给予了回答。总之,陶老师的讲座拓展了大家的视野,提供了研究印度历史和现实的全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