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历社学院 宋一墨)清明时节雨纷纷,历社学子缅英魂。在中国“时年八节”之一的清明节到来之际,历社学院多措创举,开展形式多样的清明节纪念活动。 缅革命烈士,育爱国情操
3月25日,14级社会学在院团委书记宫超的带领下前往戴安澜墓开展追悼活动。竹林芃芃,松林苍苍,戴安澜将军的墓碑在环林之中肃穆巍峨。“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长眠墓中的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宫超为同学们详细讲述戴安澜征战沙场的赫赫功绩,在场同学仔细倾听,深切感知,无不为之动容。随后,班级团支书盛雨嘉代表同学致哀悼词,呼吁同学们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有所作为。追悼后,同学们用抹布和刷子清理古墓的杂物,打扫了落叶,一名同学说:“我之前并不了解戴安澜,今天来到墓前,听了他的事迹,心中满是敬重之情”。
4月2日,14级历史学在院团委书记宫超的带领下冒雨前往芜湖烈士陵园开展祭拜活动。通过前期的策划对接,当日下午一点半,一行人到达芜湖烈士陵园。甫一进烈士纪念馆,同学们就被陈列的烈士遗物所震撼:记录着战火生活的日记、沾有血迹的勋章、布满泥土的军装、奋勇杀敌的手枪……看着一件件遗物,听着一段段历史,所有人的思绪置身于北伐战争时期,子弹在眼前飞过,呐喊在耳畔回响。走出纪念馆,祭拜活动正式开始。齐唱庄严的国歌后,宫超宣读了祭文,同学们敬献了鲜花,全体鞠躬致意。革命的历程是艰难的,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宫超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身文化,报效祖国。
颂师大历史,知清明文化
3月下旬,历社学院举行了诗文朗诵比赛,比赛现场不乏原创作品。“叔雅其狂,振臂高呼,‘一介军阀,能奈我何!’”,此语一毕,掌声雷动。刘文典字叔雅,曾任国立安大校长的他早已离我们而去,而师大文典路上的广玉兰花依然年年盛放。“潜岳苍苍,江淮汤汤”,从对校史的追忆,到对中国梦的畅想,铿锵有力的诗句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师大几十年变革复兴的歌颂。
4月5日清明节当天,同学们学习了历社学院庄华锋教授的一篇网评——《不要忽视清明节的文化底蕴》。庄教授认为:仅仅把清明节看成扫墓的节日,无疑是一种误读。即使是扫墓,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注重继承清明祭扫精神内核的同时,实行文明祭扫,如可以通过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社区公祭等活动,通过鲜花、赋诗、信函、音像等祭扫形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仰,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内涵融入到现代文明的形式之中。对此,学院微博积极响应,运用新媒体普及清明知识,宣传清明文化。
四月细雨花开日,道是清明忆古时。同学们在追思怀古中学习了历史知识,强化了爱国情感。历社学院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将清明节的文化历史融入专业教育中,实现了三个课堂联动,赋予清明节更多的内涵,具有深远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