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1-23日,由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和中国区域文化研究院主办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历史学的理论研究与徽学研究研讨会”在芜湖铁山宾馆隆重召开。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我校兼职教授瞿林东先生,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光明日报社、首都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和我校等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就相关论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议于8月22日上午8点30分举行开幕式,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李琳琦教授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感谢学界同仁长期以来对我校历史学科建设的关心与支持。瞿林东先生在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历史学的理论研究与徽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后,对本次会议的意义进行了充分肯定。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徐彬教授介绍了学院概况,并期待与各位学者加强联系与交流。开幕式由周晓光教授主持。
大会以主题报告、学术交流与自由讨论相互结合的形式展开,在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紧紧围绕当前历史学理论研究中有关历史理论研究的10个议题和史学理论研究的8个议题以及徽学研究中面临的理论关切,展开了深入而全面的讨论。会议共提交学术论文45篇,进行主题报告4场,学术交流33场,涉及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徽学、民族史、公众历史教育等领域,并就新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与传承、公众史学、中西方历史理论比较、图像史学、徽学理论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此次大会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一致好评,是一次成功的大会,此次大会不仅实现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更体现了学术的多元与丰富性。其中对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不仅是对以往研究的整理与深化,更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怀与反思。
据悉,此次会议是继2005年10月,我校成功举办“理论与方法:历史比较与史学比较”学术会议后,时隔十年再次举行全国性历史学的理论研讨会,这必将对我校徽学和历史学学科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正如瞿林东先生在最后的会议总结中指出的那样,此次会议是将历史学的理论问题这样一个宏大的议题与徽学研究一个很实的研究对象在同一次会议中进行讨论,就是要实现两者的互补,使徽学研究自觉地加入理论思考和方法论思考,使徽学研究具有更系统的思想性和广泛性的意义。(程媛媛、胡楚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