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历史与社会学院 研究生杨静、王倪东) 为进一步激发研究生的读书兴趣,提升研究生专业素养,学院研究生会于11月7日晚19点在4号教学楼401教室举办了研究生读书报告比赛,沈喜彭、梁仁志、王平子、胡君等四位老师出席指导。

经过各专业内部推荐,本次报告会的参赛选手最终由15支队伍共计18名选手组成。第一个出场作报告的是来自16级社会工作专业的戴尧同学,他认为每个时代的群体杰出领袖,尤其是革命时期的领袖,大多才疏学浅,他们往往勇气超过才智。才智过多甚至会给领袖带来障碍,但正是这些才智有限的人给世界带来最大影响。紧接着15级社会学专业的吴琪同学跟我们分享了她对农村留守女童弱势地位的研究综述。16级中国古代史专业的陈攀攀向我们介绍了《世说新语》的读后感受,他认为交友要有义气、要言而有信、要善于学习。15级世界史专业的陈鹏向我们介绍了《历史是什么》一书,他讲到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15级社会学专业的耿诗淼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的研究综述。接下来来自16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的欧阳淑南和曲少强分别就《论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两本书跟在场同学介绍了自己的读后感受。欧阳淑南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论语》中的孝道,在她看来孝顺父母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能回馈父母的就是实际行动。曲少强则倡导大家怀揣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精神病人,他们也是可接近的,可共处的。其余几支参赛队伍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读书感悟。

报告会结束之后,沈喜彭和梁仁志两位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沈喜彭提出参赛选手的些许不足之处,并提醒大家参加读书报告会比赛从书中获益比获奖更重要。梁仁志表示读书有两层含义:第一发现问题,第二发现方法。读书不仅要认真读,还要具有批判精神,要带着批判的眼光读书。最后,胡君老师就本次读书报告比赛作总结。他强调每本书都有自己的时代背景,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书的现实意义在哪里。读书报告会作为一种启发性、开放性的学习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督促大家读书学习,培养学术思维,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对学院的学风建设、学科建设也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他表示作为研究生的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完善自我。

本次读书报告比赛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为同学们提供了互相交流心得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对营造学院良好的学术氛围,活跃学术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