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行走的思政课】历史学院举办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编辑:朱晓华 预审:宫超 终审:廖仲明发布时间:2025-06-30   点击量:

6月28日下午,历史学院在花津校区西侧裙楼三楼报告厅举办“行走的思政课”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校团委书记陈骁,校思政指导教师范敏、刘东,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廖仲明、党委副书记宫超、副院长丁修真,各团队指导教师代表、辅导员及全体队员参加仪式。

出征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丁修真介绍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前期工作情况并宣读实践团队名单。杜若菲同学从秉持务实态度、不惧困难挫折、深耕细作实践、实现蜕变精进四个方面分享暑期社会实践经验与感悟。杨乐同学代表志愿者发言,呼吁广大同学深入基层,通过支教、调研、志愿服务等实践过程磨意志、长见识、增才干。范敏在思政指导讲话中深刻阐释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深层意义,鼓励同学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勇于突破困难,将专业所长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以创新思维点亮实践之路。领导嘉宾依次为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代表颁发聘书,并为各实践团队代表授旗。

廖仲明以《在躬身实践中绽放青春风采》为题作动员讲话并讲授行前思政课。他强调,社会实践是链接知识与现实、理想与行动、小我与大我的关键桥梁,是个体成长成才不可逾越的必经环节。他指出,历史学本质上是一门根植实践、反思实践、关照实践的智慧之学,研究对象人类过往实践的宏大叙事与微观图景,核心使命是对人类实践智慧的深度萃取与理性升华,终极价值在于为新的人类实践提供历史镜鉴与智慧启迪。他要求参加社会实践的师生紧扣“专”字、注重“真”字、突出“效”字、守住“安”字,发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秉持“鉴往知来,经世致用”的精神,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授旗仪式结束后,学院开展了实践专题培训会,宫超及往年校级重点团队负责人张天昊、饶文杰分别围绕实践安全、宣传、组织工作开展了专题培训。

据悉,为着力打造具有历史学院底蕴和特色的全天候、立体化“行走的思政课”,历史学院前期在不同范围内召开了暑期社会实践动员部署会、立项答辩会和实践育人工作推进会,就新形势下实践育人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重点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