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历史学院 华婉蓉)3月28日下午,历史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党支部在文典楼416室举办了“薪火相传,再沐施恩”与谈会。此次活动邀请退休教师施兴和教授进行分享。副院长韩家炳老师参会,2021级和2022级世界史专业研究生参与此次活动,活动由研究生辅导员吕永鑫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吕永鑫说明了举办本次活动的意义,他希望通过退休教师与专业学生的交流,帮助同学们了解学院世界史学科的发展状况,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大家的专业学习自信心。紧接着,韩家炳老师分享了自己留校工作后与施兴和老师相处的点滴,由衷赞叹“施老师在道德文章方面堪称楷模,对我的学习、工作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分享过程中,施兴和教授首先聊起了个人经历,他谈到自己的求学生涯时用“一波三折”进行了概括,从当兵入伍到退伍后进入大学,从考上研究生到出国留学,施兴和跟大家娓娓道来自己并非一帆风顺的人生历程。接着,施兴和教授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学习和研究世界史的一些感悟。他认为历史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学科,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所以人一定要学习历史。对于个人而言,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方法,能更全面地看待世界;对于国家而言,历史是治国理政的法器,可以从历史之中探寻国家发展的路径。同时,施兴和教授也提醒大家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因为历史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经过持续的点滴积累,才能真正领悟历史的魅力所在,从中汲取到自己所需的养分,而研究生学习阶段只是积累的一个开始,所以每个人应该一直保持思考的状态。随后,施兴和讲述了安徽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历程,他感叹道,世界史学科的发展跌宕起伏,经历过辉煌,也跌落过低谷,可以说是走了一次长征路,尤其是在申请硕士点的时候遇到不少困难。
最后,施兴和解答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研究生三年时间一晃而过,大家一定要有自己的学习规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二是最好早日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修改和完善,并且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还要重视注释和格式等学术规范问题。
活动尾声,施兴和教授寄语在座的研究生前途光明,道路坦阔,鼓励大家努力学习,不负韶华。施兴和教授的分享让现场的同学受益匪浅,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方向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