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历史学院 文/郝翘翘 图/陈俊鹏)为纾解2022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科研上的困惑,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10月22日上午,历史学院研究生会在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开展了学术之海,从此启航——第三期“师者漫谈”活动。2020级中国史研究生姜文浩、2020级公共管理研究生辛颖和2021级世界史研究生朱仲睿三位同学应邀进行了经验分享。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会副主席刘吕威主持活动,全体2022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与交流。

在分享阶段,姜文浩从选题方向、文章发表、史学动态三个方面讲述了自己的看法,并提醒新生在确定论文选题时要兼顾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平时要经常与导师进行交流,及时向导师请教学术上的疑难问题。

朱仲睿以自身研究经历为切入点,鼓励大家要勇于打破学科壁垒,尝试独立解决问题。他建议世界史研究生在搜集原始史料和外文文献时,不仅要注重史料的多源互证,也要对其进行科学判断和理性分析。

辛颖分享了自己的论文写作经历,她希望大家在学习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不仅要广泛阅读与自己论文选题相关的材料,学会举一反三并随时记录与论文有关的灵感,最终落实到研究中。还应该认真对待每一次课程作业,多去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主动进行跨学科交流。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反应热烈,提出了诸多问题。2022级中国史苏涛提出“如何兼顾学习与学生工作”的疑惑,2022级孙天惠咨询了“如何查阅英文的文献资料”,与会其它同学针对“如何在期刊发表文章”“如何确定论文选题的真正价值”等问题纷纷提问。姜文浩等人从史料阅读、学术脉搏、热点前沿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解答。最后,与会的学长学姐鼓励2022级同学要多阅读书籍与史料,开阔自己的视野,更新头脑中的理论方法,实现从本科生到学术型研究生的转变。

历史学院一贯重视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此次活动为学硕搭建了一个跨年级的交流平台,回应了新生入学以后面临的学习、生活、导师联系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快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现从本科到研究生角色转换,有利于提升新生的适应能力与科研能力,有力提高历史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