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历史学院 王越)9月16日下午,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第十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在芜湖海螺国家大酒店国际楼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池州学院、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等机构60余位专家与会。会议共分皖江地区的“历史与文学”“社会与民俗”“经济与人物”三个分会场。历史学院庄华峰教授、沈世培教授、王少林博士以及部分在读研究生提交论文并参会。

“历史与文学”分会场由副院长丁修真教授和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鲍红教授主持。丁修真教授首先对各位远道赴会的学者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充分肯定了与会代表对皖江地域文化的学术贡献。鲍红教授既作为本场的主持人,也是重要的发言人,她对黄梅戏与潜山弹腔的历史渊源作了梳理,得到了与会学者的一致肯定。皖江自古人才辈出,人物研究也是本次会议的重点研讨内容,像刘胜对刘大櫆的研究、童达清对梅鼎祚的考辩、王永林对萧云从的剖析,都是区域人物研究的佳作。王少林博士对新出五种皋陶文献的整理则再现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记忆。常泽宇也对皖南早期历史地理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思考。会上,主持人对每篇论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参会的博士生、硕士生也深度参与讨论,讨论精彩纷呈。

“社会与民俗”分会场由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谈家胜教授和巢湖学院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安东教授主持。谈家胜教授首先对参与会谈的各界人士表示欢迎,随后介绍了第二分会场讨论的主题。大家首先从高永辉先生的论文《南山集》案对仓前戴氏家族的影响谈起,紧接着跟随吴世民先生讨论了春谷县流变等相关问题,随后,霍黎影和盛榕女士分别就安庆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徽州古镇的非遗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观点与见解,随后陶建荣、王锦坤、吴佩、熊辉、余松祥、张敏、查达智、殷书林以及凤卓等人皆参与了讨论。谈家胜教授多次鼓励与谈者向当地文化部门建言献策,张安东教授的点评鞭辟入里,获得与会者的高度认可。

“经济与人物”分会场由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汪军教授和安徽工程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朱铁军教授主持。会上,与会学者对皖江地区的经济文化作了重要的探讨。以安庆、池州、铜陵、芜湖等地的经济文化为例,展开一系列的观点碰撞。在茶文化、旅游经济、市镇发展方面提供了历史性的研究成果,并针对皖江地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主持人汪军教授对每位学者的发言都作出了相应的客观评价,并针对相应的研究成果予以肯定,鼓励中青年学者积极开创新的研究成果,为皖江文化贡献更多的研究力量。
此次会议是“第四届江南文化论坛暨第十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的一部分,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的胜利召开对推进江南文化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积极促进长江文化、江南文化和长三角各区域文化的融合,努力提升江南文化软实力,赋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