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王业芬 图/倪受文)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7月22日,丁酉大暑,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大早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炙烤着江城芜湖。赤日炎炎不敌同窗深情!历史与社会学院95专的同学们心中燃烧的激情,比这轮骄阳还要红艳、还要炽烈。因为,今天是他们毕业20周年欢聚的大好日子。
此次聚会活动在我校赭山校区举行,时间两天,21日报到,22日正式举行。火热的天,火热的情,三伏天的酷暑,没能阻挡同学们赶来相聚的脚步。对同学的深深思念,让大家克服工作和家庭等诸多困难,心儿早已迫不及待的飞向母校,大部分同学21日下午就早早赶到师大校园。为了不耽误第二天正式聚会,有的同学提前好几天从南国北疆飞回,有的辗转换车,星夜兼程,午夜时分赶到学校。
阔别20载,今朝喜相逢。21日晚上的欢迎晚宴上,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尽情把酒言欢,微微的酒意映红了一张张亲切的笑脸!同学们关切地相互询问近况,交流联系方式……席间,不断地有因故未能参加的同学来电、来信息祝贺,有的同学还发来饱含深情的贺诗。晚宴结束后,同学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校园内追寻当年的点点滴滴。曾经的教室,曾经的宿舍,曾经的操场,曾经的荷花塘,虽然似是而非,但当年的记忆却渐渐复苏,渐渐清晰。同学们回忆着当年的青葱岁月,谈笑间仿佛自己回到了意气风发、激情满怀的青年时代。大家乘兴走向很有年代感的校园东大门。夜色下的师大东大门在路灯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巍峨,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安徽师范大学”六个红色大字,灵动而亲切,勾起了学子们许多美好的回忆。一行人穿过大门,兴步走向镜湖边,沿湖漫步,在鸠兹广场小憩。杨军同学放声高歌在师大读书时流行的歌曲,一人唱,众人和,温馨的场面,温情的歌声,温暖的记忆,把大家带回20年前,忆往昔同窗深情,叹时光流逝匆匆,不禁唏嘘泪下,感慨万千!
22日上午,大家穿上统一定制的20周年纪念文化衫,在校门口合影留念。聚会活动正式开始。第一项集体活动是参观校园。七月流火,激情燃烧。清晨,金灿灿的阳光洒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同学们个个一脸阳光,一脸灿烂。他们在烈日下挥洒着热情,在校园里抒发着情怀。文化衫上20年的“0”设计成的大大的红心状,成了一道抢眼的风景。这一颗颗红心,象征着同学们饮水思源、热爱母校、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的赤子之情,表达了同学相互牵挂、相互思念、相互关爱的同窗深情。大家在校园里尽情徜徉,学校东大门前,田家炳教学楼前,陶行知像,专家楼前......,无不留下了他们轻盈的脚步和欢快的笑声。校园的发展变化,令这些步入中年的师大学子们兴奋不已,他们每到一处都忍不住拍照留念,并找出当年的老照片对比,感慨岁月沧桑,感念母校的教育和培养。
参观过后,紧接着是座谈。座谈会在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班长倪受文主持了会议。当年95历史专的辅导员,现在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汪俊武老师亲临会场与同学们亲切座谈。学子们纷纷发言,介绍了各自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畅谈了在校求学时的趣事。大家忆青春,叙别情,谈人生,话友情,会场洋溢着浓浓的同窗情,气氛欢快而融洽,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声。同学们热切地询问各位老师的近况,并提出下一次聚会邀请当年的授课老师出席,以谢师恩。在听取了每一位学子的发言后,汪俊武老师介绍了师大当前的专业设置和招生录取情况,以及新校区的建设发展情况等。他希望同学们多关注母校,多参加校友会活动,发挥校友的资源,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并希望明年建校90年大庆再聚首。同时,他为同学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并祝愿大家在工作上取得更大进步,生活上更加幸福美满!
座谈会结束后,汪俊武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校图书馆门前合影留念。随后,同学们到校学生餐厅,凭学校发放的校友会餐券免费享用午餐,重温了学生时代的生活。大家拿着餐券,端着餐具,排着长队,真的恍若回到了读书时的岁月。就餐时,同学们有幸遇到了毕业三十周年聚会的学兄学姐和毕业十周年聚会的学弟学妹,大家微笑着相互挥手致意,好像是相识多年的老友。校友,啊!校友!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人生经历,因为同一种情怀,我们在这里相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虽然青春易逝,虽然容颜易改,但永远不变的是那颗拳拳学子之心。
相聚总是太匆匆,别离之时忆相逢。下午,95历史专的同学们在下榻的师大专家楼前依依话别,念念不舍地走出师大校园,期待着下一次来母校再相聚。
这次聚会活动从策划到筹备,历经半年时间,张之发,王业芬、戴媛、唐盛旺、龙文彬、赵黎明、费力切、倪受文等组委会同学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组织策划工作。聚会活动还得到了学校校友会办公室、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大力支持和汪俊武老师的热情帮助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